作者:李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19
选择字号:
海底寻淡水:中国需要再出发
 
澳大利亚学者最新发表的研究预测,在澳大利亚、中国、北美和南非的大陆架海底下面,埋藏着约50万立方千米的低盐度水。
 
中国学者曾经在研究中接触过这个课题,却因种种原因停滞。
 
■本报见习记者 李瑜
 
12月13日,有媒体报道称,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研究人员文森特·珀斯特预测,在澳大利亚、中国、北美和南非的大陆架海底下面,埋藏着约50万立方公里的低盐度水。“这些水资源储备量是我们自上世纪初以来,从地下所提取淡水总量的100倍。”在此之前,文森特·珀斯特的相关论文已在最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
 
中国科学家的遗憾
 
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让中科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海龄感觉有点无奈:“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我最大的感受是遗憾。”
 
原来,早在1998年,刘海龄便与几位同事一道在《自然资源学报》上发表了关于海底淡水资源的论文——《论河口海底淡水资源的形成》,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海底淡水的形成机制。然而,“可能是自己当年的英文表达能力不行,这篇文章并未在国际学界引起太大的重视。”电话另一边的刘海龄沉默良久。
 
“当年,我们正在珠江口等地做海岸工程,在进行浅地层探测时,意外发现古河道所在的海底周围有淡水存在。”刘海龄回忆,“大家当时特别兴奋,心想着能不能立项进行专门研究,这很可能是条大鱼。”但由于种种原因,事情最终搁浅了下来。
 
此后,刘海龄和同事先后找到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和珠海市政府商谈此事,结果却是无疾而终。“对方倒也很感兴趣,但考虑到巨大的勘探任务和投入,就没有支持动力了。”
 
刘海龄表示,海底淡水的开发已有先例,2007年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水文三队便在东海海域成功打出一口淡水井。“经化验,该淡水已达到海上饮用水标准。”
 
“后来,我就把研究精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了,现在想想确实挺后悔的。”刘海龄憾言,如果当时能够坚持下来,国内的海底淡水资源分布情况就可能很清楚了。“这次是个很好的机会,中国应该赶上去。”
 
水从何来?
 
“海底淡水并非天方夜谭,但它的形成必须有特殊的地理条件。”刘海龄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海底淡水与古河床分布关系密切,尤其是在一些大河口处,往往埋藏着大量的海底淡水。
 
刘海龄解释说,在久远的地质历史时期,今天的一些海底当时可能还是陆地,而陆地上的众多河流、湖泊则为形成地下含水层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海平面几经升降,造就了多期规模巨大的埋藏古河道系统,形成了多层原生海底淡水层。
 
此外,刘海龄推测,海底淡水的形成也可能与海底地层自身的淡水功能有关。也就是说,“海底含水层中的原积咸水在自然条件下,经地下水质点的弥散作用和对流作用可自发淡化,成为海底淡水的次生源。”一些学者认为,其淡化速度可达每万年100平方公里以上。
 
那么,这些久藏海底的淡水果真能被人类饮用吗?
 
“海底淡水的埋深很大,自然降水、地表水都很难补给,可能的途径是通过相邻含水层或下层淡水进行补给。”中国海洋大学水环境工程研究所副教授陈友媛对《中国科学报》记者强调,不管如何,它仍然是淡水,其矿化度还是很低的,所以经过处理后水质问题应该不必担心。
 
水往何方?
 
尽管海底淡水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与前景,但有关专家看来,它并不完全“普适”,更不可操之过急。
 
“对于沿海岛屿和许多河口缺水城市来说,海底淡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刘海龄强调,但若想用它来解决内陆地区用水问题,目前阶段可能还不很现实。“因为运输成本很高,这与开发海底淡水的初衷是不相符的。”
 
在海底淡水的开发利用上,“尽量要选择一些能够和现代河口连通的古河道,这样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补给。如果没有连通,开采完之后可能就没有了,可持续性会很差。”刘海龄建议。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水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郑西来对此表示赞同,他进一步向《中国科学报》记者指出,现在最要紧的问题是需要做好前期勘探工作。“比如,淡水埋藏多深、周围地质结构如何、各地的分布储量多大、是否具有开采价值、开采难度多高等等。”
 
为此,郑西来建议,为了避免专项勘探带来高昂支出,可以将海底淡水资源调查与海洋油气资源勘探结合进行。“由于我们距离具体工程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必须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
 
“对于我国沿海缺水地区而言,海底寻水无疑是一种新型水资源利用方式,未来我们需要摸清家底后‘再度’出发。”刘海龄说。
 
《中国科学报》 (2013-12-19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