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9
选择字号:
好聚好散
 
■贾伟
 
人生无常,聚散总是难免,但也算是正常吧。
 
这年头,夫妻之间的关系尚且不易经营,导师和学生、老板和博后之间难免有“触礁”现象。我在学术界的十几年里看到了不少师生反目的案例,无论美国还是中国,好像大致都一样。
 
昨天来了个博后,没有预约直接推门而入,开门见山地(连自我介绍都跳过)诉说他跟老板决裂的事情,要我帮忙安排工作。我不明就里,只得劝他冷静,告诉他跟老板有分歧很正常,第一步先作个沟通,不必把事端扩大……但他打断我的话,说他已经给校长写信了,学校今天派人来调查了,所以他已没有回头的可能。
 
在北卡(北卡罗来纳州)工作不到五年,碰到师生反目的事件就有五六起,大部分都出在中国导师的实验室,而且关系进入“振荡”期后“振幅”都比较剧烈:有导师在跟博后争论中直接打电话叫了警察,把博后带出大楼;好几个博后给学校相关部门投诉,学校不得不派人开始调查,事情搞得对双方都很不利,基本上是两败俱伤的结果。
 
我在国内工作时也碰上过几起师生的问题。有个博士生录取后,跟他的导师商量想改换方向,想来我的实验室。当时我听了那个新生的意思后,建议了一个两全的解决方案,就是跟他的导师搞合作,俩人一起带而不必换导师。
 
结果他的导师很不接受学生的这种“异端”行为,断然让他离开了,但同时跟我要求不要收那个学生,有意思的是那几天有一批老师打电话劝我不能收这样的学生。我没有听从同事们的教诲,签字收了那个学生,原因很简单,导师签字允许他离开,而我不接,又没其他人接(当时情况是这样),学生唯一的结果就是走人(回老家去)。
 
在我看来一个学生读学位的过程中改方向、转导师应该获得宽容(事实上我也有学生中途改主意离开组里的),这一点在西方高校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而我们的高校似乎是规则上允许但内心不接受,算是一种文化上的特色吧。
 
师生之间处不好各有各的原因和理由,我的两个观点是:一、学生跟我们一样,也是人,他们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心理,不是必须按照我们意愿去做事的“去人格化了的”技术工;二、我们做导师的使命,是给学生指导方向并提供机会使他们提高某项能力(不包括写投诉信的能力)。这两点估计谁都知道,但未必人人都明白。
 
师生之间如果有一方觉得对方不称职了,可以好聚好散。但更多的情况下,学生觉得导师不行要改换门庭,导师应该有这个气度放手;而导师觉得学生不行,还得牢记第二点(老师的使命)而作一定的容忍。也就是说,师生之间,导师的责任和义务很多,但权力很有限。
 
回顾一下出问题的实验室,大多属于事业上升期的青年教授,他们有较大的生存压力,急需学生在实验室出成果;另一方面,这些青年教授们未必很清楚如何当“老板”,他们也许很看重手里的那根鞭子,而尚未感觉到自己脖子上也套着一根。
 
科学网上有个模范导师叫邢志忠,他老人家建立了一套严谨的“招生简章“。他说:“我招学生主要不是为了帮我干活。我希望自己的学生跟自己聊得来;我希望自己的学生既然选择了,就会比较优秀地留在界内;我希望自己的学生也是我的良师益友,能够陪我喝一杯,或者一起散散步,或者一起去旅行……我愿意互相帮助……”还算好,他最后不无觉悟地说了一句:“可能我老人家的希望,有点太过分了。”
 
我想跟老邢同学说:没错,你太过分了!你让我们其他非模范导师情何以堪呢?!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jia2009)
 
《中国科学报》 (2013-12-09 第6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