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子骞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0-25
选择字号:
开辟科研体制创新试验田
 
■王子骞
 
子午工程正式运行一年,相关科研人员在著名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3篇,获得3项省部级、国家级奖项。
 
这对于一个投资仅有1.67亿元的大科学装置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毕竟,子午工程是我国重大科学基础设施中的小弟弟,资金是其他项目的1/5甚至1/10。
 
然而,目前“国家空间天气科学中心”(下称“科学中心”)迟迟没有成立,为子午工程的科学运行与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由于没有科学中心领导下的科技委员会和用户委员会,子午工程针对重大科学问题的监测规划一直处于停滞状态,重大决策的产生也受到影响。
 
在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国际子午圈”建设的关键时刻,子午工程在与国外科研机构、政府部门谈判时,常常会面临身份认定的难题。毕竟中科院空间中心只是子午工程的牵头单位,不能完全代表子午工程。
 
尤其是子午工程正在满怀信心地规划二期工程,欲将我国的地基观测链建成“井”字的观测网,为科学研究与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更加科学、全方位的数据。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对整个工程拥有管理权的科学中心尤为重要。
 
我国的大科学装置并不是都成立了科学中心,有的没有科学中心也在正常运行。但子午工程与这些大科学装置有组织上的不同。
 
其他大科学装置大都是一个学科、一个单位来组织运营、管理,最多不超过两个。子午工程有7个部委的12家单位参与,这种情况是从来没有的,这样的工程管理起来更加困难,不仅要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创新团队为一个目标积累、传输、研究科学数据,更要推动学科间的交叉与交流,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突破。
 
为这种复杂的机构成立科学中心需要谨慎,因为毕竟要为未来同类机构的组织运行树立标杆、创下规矩与标准,其顶层设计需要时间来调研、征求意见,甚至开展试点工作。然而,子午工程等不起,也拖不起。
 
一般来讲,工程建设与工程运行之间需要有一段时间衔接,但这个衔接的时间如果过长,很容易对项目的运行和重大科学产出带来影响。
 
且不论87台地基监测设备已经开始运行产生科学数据并用于研究,从2012年开始的太阳活动小峰年已经开始让物理学家与空间气象学家紧张起来,万一未来几年太阳有异常活动,而子午工程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而错过了及时的监测与预警,后果将不堪设想。
 
科研管理体制是为推动科学研究活动而服务的,现代科研活动的发展也向管理体制发出创新、变革的需求。
 
对子午工程而言,与其先建设好顶层设计而放任工程自行运行,不如将此项工程立为试点,将其视作科研体制创新的试验田,为多部门的合作创新探索体制、机制管理的新举措、新经验。
 
《中国科学报》 (2013-10-25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