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明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8
选择字号:
悲催的三流农林院校研究生导师
 
■李明阳
 
如果说30多所“985工程”院校是一流院校、100多所“211工程”院校是二流院校,那么我工作的南京林业大学只能说是三流院校。与名校相比,作为一所三流农林院校的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招生、人才培养、毕业求职各个环节都存在着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其命运可以用“悲催”来描述。
 
先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概况吧。学校前身为国民党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888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3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南林在全国近1500所高校的综合排名最好成绩是2002年的75名,最近几年呈下滑趋势,目前排名据说已经沦落到了160名。
 
首先是招生难、生源差。博士招生,报名、录取比基本1:1,没有什么淘汰,除去学界大牛、领导同志外,普通教师经常无博可导。硕士招生勉强可以完成计划,靠的全是六朝古都、没有分校、地理位置极佳的区位优势。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三流院校的导师只能招收名不见经传的四流、五流院校的学生。在这些并不如人意的生源中,除去被领导挑选的个别好苗子外,剩下的生源质量只能用“惨”来形容了。
 
生源差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做学问动力不足,功利色彩浓。报考的生源中,有本科毕业谈恋爱失败逃避现实的、有在基层工作不如意希望改换门庭的、有害怕走入社会想在学校缓冲3年的,动机五花八门。(2)基础差。学数学的不会多元统计分析,没听说过SPSS、Matlab等常用数据分析;学计算机的不会基于JAVA、.NET平台的编程,不会熟练使用C+语言;英语过6级看不懂遥感、GIS软件使用说明书,不能阅读专业英语文献;学过遥感、GIS课程的竟然没有上机实习过。(3)性别比例失调。近年来,在农林、地质、气象、水利这些艰苦行业中女生的比重大幅度增加,我所在的学院女研究生的比例普遍在60%~70%以上。(4)综合素质欠佳。书面、口头表达能力普遍偏低,在尊敬师长、为人处世、组织活动方面能力普遍不足,社会适应能力差。
 
其次是培养难。比起名校热门专业,工作环境艰苦、工资低、文化生活单调的三流农林院校的就业前景自然暗淡许多。动力不足、基础差、就业前景暗淡,严重挫伤了研究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果说导师布置任务后,能够自己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最后独立成文的自导自演的学生是一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科研任务的老师编导、自演的学生是二流学生;那么,全靠老师编导,只能在旁边充当记录员、跑龙套角色的三流学生占了农林院校硕士生的大部分。
 
不愿学、不会学、混文凭成了一种主流文化,打工、兼职、学驾照、考证书占据了研究生的相当一部分时间。这些学生,对导师布置的科研任务往往采取不请示、不汇报、玩失踪的敷衍塞责的态度。毕业论文,要么是老师画葫芦、学生画瓢的简单复制,要么是剪刀加浆糊的临时拼凑,鲜见令人耳目一新的思想。所以毕业的时候,大部分只能成为既不懂学科理论也未掌握操作技能的上下两难的科研废品。
 
最后是就业难。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农林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低,企业对农林院校的研究生需求量极小,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招聘岗位目前只对“海龟”、名校博士开放。为农林院校研究生(特别是女硕士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十分有限(专业对口不到20%),除从事农林产品销售这些没有任何保障的商业、服务业岗位外,报考不限专业的公务员成为研究生们唯一的选择。
 
每年毕业季,给同学好友打电话推荐毕业生、为自己的弟子参加一次次有始无终的考试出谋划策、报销数额不菲的差旅费花费了导师相当大的精力。对于没有落实岗位的研究生特别是农村出身的贫困女生,还要千方百计地联系一个可以谋生的岗位。
 
20多年来,我一直是个喜欢特立独行、不爱求人的教师,可是为了学生的毕业岗位,不止一次在全国行业学术研讨会对参会的对口单位领导呼吁:研究生是行业持续发展的未来,为了行业的发展,求求你们,多招录些我们的学生吧,特别是女生,她们要求不高,一碗可以温饱的饭就行!
 
又到了年度总结的时候。今年学校改变了激励政策,年终奖与科研成果挂钩。回顾2012年自己的科研成果可以说悲喜交加,喜的是全年主持或参加3个NSFC面上项目、1个行业类重大公益项目,在学报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篇、出版30万字专著1本;悲的是这些成果几乎是自己一人完成的,手下8个研究生的贡献率基本等于零!
 
是学生的错吗?似乎也不是。虽然功利色彩浓厚,但每个学生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良好愿望是不容置疑的,况且他们的要求也实在不高:一个可以谋生的稍微体面的工作、一个比较温馨的家、一个属于自己的可以容身的斗室。
 
既然原材料没有大的问题、在生产线努力工作的园丁没有问题,产品质量低劣、销售不畅,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一定是生产产品的机器运行机制——产业结构低端国情下研究生扩招导致的供需脱节、鱼目混珠总体质量低下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研究生培养目标与公务员考试要求不匹配、低廉的工资与高昂的生活成本不协调、潜规则盛行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与求真务实的科研作风南辕北辙……
 
我一向是个充满自信的人,然而2012年的研究生就业遭遇“滑铁卢”沉重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让我郁闷了半年多的时间。清楚地记得2012年6月底,尚未落实工作的一个成绩优秀、文静、秀气、朴实的家境困难的女研究生临别时呜咽地抹着眼泪对我说:“已经是25岁的剩女了,还是没有朋友、没有工作,虽然不后悔读研,但是……”
 
年底有朋友自远方来,自己设宴招待。酒醉之后,情不自禁对多年的同学感叹:这样半死不活地拖着真难受,真盼望高校大洗盘快点来临!让喜欢读书的贫民子弟可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让致力于科研的导师可以招到充满灵气、充满激情的科研好苗子!那时的中国,必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国家!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跟贴
 
[157]tcws
 
我在一个农业大学也是如此,本科招生就困难,招生完不成计划,报到的学生还有走的,农科专业一个班到了四年级普遍不到20人。研究生更是如此,稍微好点的学生都考外面学校或者其他专业。考本校的学生基本是混学位的,让做点事情就嫌累、嫌苦,就和其他老师的学生比。
 
[125]刘懿
 
南京林大若属于三流学校,那西部地区的农林院校更是无从谈起。李老师讲到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问题确实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如果说南林这样的高校招到的学生还如此,可见三流以下高校的南郭先生怕是数以万计了。一流学生重点科研名企就业,二流学生保研创业,三流学生本科毕业好就业,四流学生考研即失业。从进入学校的时候起,等级分层已经定好,部分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了现状,更多的是留在自己给自己画的圈中梦周公。李老师博文中的“读书改变命运”这个观点我认为应该换成:读书丰富修养,能力改变命运,知识创造未来!
 
[124]姜海燕
 
我是南农弱势学科的老师,我自己对研究生教育是这样认为的:我们这样学校中学生有好的,虽然比不上名牌工科院校的学生,培养起来很累,但很多学生还是可以培养的。但不可培养或浪费时间的学生也很多。宁缺毋滥。
 
[66]王磊
 
倘若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或者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我以为就足够了。
 
[56]彭渤
 
都是“985工程”、“211工程”惹的祸。让高校打上标签,而失去特色、失去安静、失去原则。南京林大没有合并搞大拼盘,已经很不错了。
 
《中国科学报》 (2013-01-28 第6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