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9-28
选择字号:
第五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人选事迹简介
(55人,按姓氏笔画为序)
 
01 丁建生
 
丁建生,男,汉族,58岁,中共党员,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员。从事异氰酸酯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率领团队攻克了MDI制造的工艺核心难题,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连续MDI制造成套技术,使中国的MDI总产能达124万吨/年,居世界第二位,并率先实现了废盐水循环利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国家发明专利17项、国外发明专利3项。
 
02 于斌
 
于斌,男,汉族,50岁,中共党员,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煤矿安全高效开采领域攻克了大同两硬条件厚及特厚煤层开采顶板控制与开采技术、瓦斯与火灾综合防治等世界性难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煤炭行业特等奖。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发》攻关工作。2012年获孙越崎能源大奖。
 
03 于世英
 
于世英,女,汉族,57岁,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致力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临床研究,倾心关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积极推动中国癌症疼痛规范化治疗,组织制定中国肿瘤康复与姑息治疗多项临床实践指南,促进了中国肿瘤康复与姑息治疗事业的发展。20年来坚持为多家媒体撰写科普文章,积极参加抗癌科普宣传活动。曾获武汉市“人民满意的好医生”和“我心目中的好医生”称号。
 
04 马万杰
 
马万杰,男,汉族,57岁,中共党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从事农业科研和管理工作32年,攻克解决了生产技术中的多项难题,主持完成国家重大专项“小麦优质高产高效”、“食品安全”等项目,增产粮食100多亿斤。2003年任院长以来,带领全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2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育成各类作物新品种205个,其中国审品种87个,为河南粮食总产量由800亿斤到1100亿斤的跨越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05 尤民生
 
尤民生,男,汉族,58岁,中共党员,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教授。从事昆虫生态及害虫治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群落生态学和害虫生态控制方面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先后主持“973”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合作等30项科研任务。发表论文185篇,出版专著4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省科学技术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全国优秀教师”、“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等称号。
 
06 尤肖虎
 
尤肖虎,男,汉族,50岁,中共党员,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先后参与主持我国第一个2G、3G和4G移动通信系统研发,为我国移动通信升级换代作出了重要贡献,相关成果被国内企业推广至20个国家。致力于移动通信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了中国与瑞典、德国、日本等多个合作研究计划,向国内外标准化组织提交提案近200项。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
 
07 王岩
 
王岩,男,汉族,50岁,中共党员,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在骨外科领域股骨头坏死、关节外科及重度脊柱畸形矫形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及创新,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均排名第一),享有国际声誉。由他牵头的科技部生物医用材料产业联盟促进了国内植物产业升级,部分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曾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等荣誉,两次荣立一等功。
 
08 王锐
 
王锐,男,汉族,49岁,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从事多肽药物基础和应用研究,致力解决限制多肽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的核心问题,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发展了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4件,并成功实施于多肽制药生产,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SCI刊物发表论文256篇。获美国Thomson Reuters中国卓越研究奖、美国多肽Olson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09 王頠
 
王頠,男,土家族,46岁,中共党员,广西民族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从事古人类学研究,先后提出广西百色盆地发现的手斧与西方的相似、东亚现代人群起源于亚洲、布兵盆地早期人类化石为东亚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之一等学术观点,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文物局科研项目6项,并参与多项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曾获得“文化部优秀专家”、“广西青年科技奖”、“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10 王贻芳
 
王贻芳,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从事粒子物理研究,主持了我国两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谱仪(BESIII)和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设计、建造与科学研究。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精确测量了振荡几率,对中微子物理未来发展方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有助于破解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1 史玉升
 
史玉升,男,汉族,50岁,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教授。负责研制的系列快速制造装备已产业化,为新产品的快速研制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基于粉末床的“世界最大激光快速制造制备”被两院院士评选为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排名第一),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一),教育部和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和湖北省优秀专利奖各1项。
 
12 旦久罗布
 
旦久罗布,男,藏族,34岁,中共党员,西藏那曲地区草原站畜牧师。主要从事草地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参与完成海拔4872.5米的那曲地区万亩人工草地建设,藏北高寒草地科技生态园区建设以及那曲地区植物标本采集制作和种植资源库建设等工作。先后发表论文11篇,编写藏汉农牧民草原技能培训及科普教材3部,累计培训科技人员及农牧民15600人次。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
 
13 甘晓华
 
甘晓华,男,汉族,55岁,中共党员,空军装备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发动机专家。主持空军航空发动机发展战略研究,首创多项关键技术,解决多型发动机重大故障、性能和寿命问题。主持某型引进关键发动机自主修复和升级工程,打破国外制裁。研制国际先进的高超声速风洞加热系统,解决“神舟”系列飞船等研制急需。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均排名第一),荣立一、二等功6次,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14 石国庆
 
石国庆,男,汉族,53岁,中共党员,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立足新疆细毛羊产业发展,培育细毛羊新品种1个,新品系3个。在新疆、甘肃、吉林等地示范推广,共计改良细毛羊450万只,推广优质种公羊5600只。2004年因肾癌摘除左肾后仍工作在科研和技术推广一线,累计举办各种学习培训班280余场,培训基层技术人员5860余人次。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专利7项。
 
15 刘光明
 
刘光明,男,汉族,55岁,中共党员,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教授。从1986年至今,参与和组织了代表我国最高技术水平的“银河”系列和“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研制工作,主持建设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为“天河一号”获得世界排名第一作出了重大贡献,大幅提升了我国高性能计算应用水平,推动了天津滨海新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分别排名第三、第五、第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
 
16 刘晓明
 
刘晓明,男,汉族,46岁,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基因治疗、肺脏干细胞及肺脏疾病模型制作等研究工作。在肺脏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与黏膜免疫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建立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主持建立了体细胞核移植、干细胞及组织细胞工程等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科研技术平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合作承担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课题3项,申报并获美国专利2项。发表SCI论文60篇,出版专著6部。
 
17 朱士恩
 
朱士恩,男,汉族,56岁,中共党员,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哺乳动物配子与胚胎生物技术研究。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玻璃化冷冻保存液13种,并探索出一套玻璃化冷冻保存技术体系,改变了依靠冷冻仪的传统操作方法,大大提高了冷冻后牛、羊胚胎存活率和移植妊娠率。先后主持国家动物转基因重大专项、“863”计划等科研项目2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表SCI论文60篇。
 
18 许宁生
 
许宁生,男,汉族,55岁,中共党员,中山大学校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从事真空微纳电子学研究,开展了新型场发射冷阴极和真空微纳电子源阵列器件的基础研究,以及它们在功能器件上应用的探索性研究。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18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发表SCI论文260篇,获发明专利28项。
 
19 张中兆
 
张中兆,男,汉族,61岁,中共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首次实现微小卫星测控、通信和数传一体化,有效解决多项装备传输系统关键技术,完成多个型号定型和列装。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均排名第三)。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出版专著5部。
 
20 张宗亮
 
张宗亮,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副院长,全国工程设计大师,国家能源水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主持了天生桥一级电站、糯扎渡水电站勘察设计科研工作,组织承担了澜沧江、金沙江、怒江等流域数十个大中型水电站的设计任务,总装机容量5000多万千瓦,总投资约4000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分别排名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十),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
 
21 李宁
 
李宁,男,汉族,50岁,中共党员,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动物分子遗传学研究。发展了动物分子育种技术,在我国猪、鸡新品种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了动物克隆和生物反应器研制体系,为我国动物生物反应器产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系统开展了畜禽分子遗传育种研究,提升了我国猪、鸡育种产业的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力。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分别排名第一、第三、第四),中国、美国发明专利共24项。
 
22 李斌
 
李斌,男,汉族,43岁,中共党员,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与技术管理工作,主持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先进水平的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带领团队研制完成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代表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为“神舟”飞船、“嫦娥”探月卫星等成功发射作出重要贡献。主持开展以亚燃冲压发动机为代表的未来航天运输动力研究。曾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奖励。
 
23 李夕兵
 
李夕兵,男,汉族,50岁,农工党员,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从事采矿工程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矿岩动态响应规律、空区与充填环境下大范围破裂矿柱回采、隐患露天矿千万吨级安全开采、磷石膏废料自胶凝充填无废害开采和金属矿海下安全高效开采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均排名第一),省部级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被SCI收录论文66篇、EI收录论文249篇。
 
24 杨华
 
杨华,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负责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与科研工作,创新发展了陆相湖盆石油和致密砂岩天然气成藏地质理论。先后发现并探明了姬塬与华庆油田、榆林与苏里格气田等大型油气田,实现了长庆油田油气储量和产量连续十年大幅增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八)、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9项,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25 杨培增
 
杨培增,男,汉族,55岁,中共党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任医师,担任国际上4个葡萄膜炎组织的执行理事、理事或成员。发现和揭示出葡萄膜炎(一种致盲眼病)发生的新通路、新机制及易感基因,总结出我国葡萄膜炎常见类型,并创立了系列治疗方案。发表SCI论文103篇,专著2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1项(均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各4项,曾获亚太眼内炎症学会杰出成就奖、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等。
 
26 杨蓉娅
 
杨蓉娅,女,汉族,54岁,中共党员,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兼全军皮肤损伤修复研究所所长,教授。临床一线工作23年,在疑难皮肤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特别是分离鉴定了中国首株阿萨希毛孢子菌并破译了该菌的全基因组序列。承担国家及军队科研课题16项,发表论文228篇,获军地科技及医疗成果奖17项,其中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
 
27 周建平
 
周建平,男,汉族,55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研究员。从事载人航天工程总体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主持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研究、载人空间站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载人登月综合论证等项目,解决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工程研制中的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为实现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跨越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排名第四)、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出版专著1部。
 
28 郑树森
 
郑树森,男,汉族,62岁,中共党员,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是我国肝移植和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开拓者之一,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肝癌肝移植“杭州标准”,创建活体肝移植技术体系,赴印尼开展活体肝移植,将我国尖端的科技成果带出国门。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973”项目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发表SCI论文161篇,主编、参编20余部全国高校医学规划教材。
 
29 郑晓静
 
郑晓静,女,汉族,54岁,中共党员,兰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2年7月起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主动来到并扎根西部潜心教学、科研近30年,成功解决非线性圆薄板方程精确求解等难题;开拓了电磁固体力学和风沙环境力学研究领域;揭示出风沙电现象的规律和影响,实现了对沙漠形成演化过程的定量模拟和扩展速度的理论预测。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30 胡晓棉
 
胡晓棉,女,汉族,49岁,中共党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取得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武器型号研制中。主持、承担专项国防科研任务,带领科研团队针对后续任务面临的难题,对技术瓶颈及关键实验技术进行了重点跟踪和研究,提出并撰写研究建议及技术途径报告。为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31 贺浩华
 
贺浩华,男,汉族,48岁,中共党员,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科研、教学和服务工作。首先提出“温度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中的作用”等新观点。选育水稻不育系6个、水稻新品种(组合)18个,其中3个国家超级稻品种。选育的品种已累计推广3500多万亩,新增经济效益28亿元。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技术,发放科普资料3万余份。发表论文160篇,出版著作、教材等6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大北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32 赵忠贤
 
赵忠贤,男,汉族,71岁,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86年,在锶镧铜氧中实现起始转变温度为48.6K的超导电性。1987年与合作者独立发现液氮温区超导体并首先向世界上公布了其化学成分——钡钇铜氧。2008年率领小组合成了绝大多数临界温度50K以上的铁基超导体并保持着55K的最高纪录,在高温超导领域又取得了新突破。曾获国家自然科学集体奖一等奖1次(排名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次(排名第四、第五),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等。
 
33 钟春燕
 
钟春燕,女,汉族,50岁,海南椰国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发明专利“椰子水发酵制作的食用纤维及生产方法”结束了海南岛千百年来椰子加工过程中椰子水被废弃而污染环境的历史,创立了经济效益达上百亿元的椰纤果产业。参与制定椰果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主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0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32项。曾获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三)、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奖励。
 
34 夏庆龙
 
夏庆龙,男,汉族,48岁,中共党员,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海洋油气勘探工作,创立了渤海活动断裂带油气差异富集理论并集成创新海域大面积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浅层、中深层及潜山勘探并举,成功指导了6个亿吨级油气田群的发现,新增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8亿方,为中国建成“海上大庆”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排名第二、第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
 
35 徐銤
 
徐銤,男,汉族,75岁,中共党员,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快堆核电站技术领域首席专家,中国实验快堆总工程师,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制定了我国快堆发展规划和创新的技术路线,技术上领导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钠冷快堆——热功率65兆瓦、电功率20兆瓦的中国实验快堆,安全性达到第四代核反应堆安全目标,使我国成为少数几个掌握快堆技术的国家之一。曾获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十五年突出贡献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计划(2006—2020)战略研究工作突出贡献奖等奖励。
 
36 徐芑南
 
徐芑南,男,汉族,76岁,中共党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研究员。从事船舶结构研究和海洋装备研制工作。2002年起,担任“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带领团队历经十年完成了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和海试任务。2012年6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至7062米,并实现了潜航员与航天员的对话。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光华基金一等奖;获“上海市科技功臣”、“科技部‘863’计划先进个人”等荣誉。
 
37 格日力
 
格日力,男,蒙古族,60岁,中共党员,青海大学副校长,教授。在30多年高原医学研究中,突出“高原、民族、地域”等特色,坚持现场—实验室—临床三结合的研究模式,在藏族高原低氧适应遗传学机制研究、青藏铁路建设高原病防治、北京奥运会高原训练、玉树地震救灾高原病急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发表论文165篇,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青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励。
 
38 聂建国
 
聂建国,男,汉族,54岁,中共党员,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主要从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推广,对组合结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进行了系列发展和创新,研发多种新型结构及配套技术工艺。研究成果被多部国家规范规程所采纳,广泛应用于天津津塔、武昌火车站、某航天发射塔、重庆观音岩长江大桥、国家体育场等百余项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12项。授权发明专利15项。
 
39 聂海涛
 
聂海涛,男,汉族,48岁,中共党员,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兼副总设计师,研究员,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专家组组长,中航工业飞行器设计首席专家。从事航空工程技术研究工作,曾为歼十、枭龙飞机的研制作出了贡献。在“863”项目中,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取得了开创性突破,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领导多型高端无人机的研制,为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均排名第一)。
 
40 袁隆平
 
袁隆平,男,汉族,82岁,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从事杂交水稻研究48年,为解决中国人民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在现阶段超级杂交稻研究中,带领科研团队实现了第一、二、三期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目标,并启动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攻关。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20余项国内外奖励和荣誉。
 
41 袁慧军
 
袁慧军,女,汉族,46岁,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聋病分子遗传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三个新致聋基因,在聋病新基因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将中国的遗传性耳聋研究推向国际前沿水平。合作研制的药物性耳聋敏感基因检测试剂盒,已获得专利并实现了临床应用转化。主持和承担十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五)、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42 贾平
 
贾平,男,汉族,48岁,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光电测量与图像摄取技术研究,突破了该领域多项关键技术。主持研制的机载摄像记录系统,出色完成了我国首枚巡航弹首次试飞的实况记录和测量任务。先后担任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一号”有效载荷项目行政常务副总指挥,“风云三号”气象卫星载荷项目行政总指挥。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排名第六、第十四)、二等奖2项(排名第三、第五),省部级科技奖7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
 
43 郭东明
 
郭东明,男,汉族,53岁,中共党员,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精密超精密加工、数字化制造工艺技术与装备研究。在高性能零件精密制造、难加工材料零件精密超精密加工、加工过程中的测试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为解决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关键制造工艺和装备技术难题作出重要贡献。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五),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15项。
 
44 曹彦忠
 
曹彦忠,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秦皇岛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主任,研究员。在检验检疫第一线工作近30年,潜心研究蜂蜜真假鉴别、食品中农、兽药微量分析技术,解决了动植物源产品中上千项安全卫生检测技术难题,研究建立国家标准75项、国际AOAC标准2项。主持的国家蜂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连续7年出口蜂蜜检验量和创汇额占全国50%以上。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2项排名第二,1项排名第四),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发表SCI论文27篇、论著7部。
 
45 喻田
 
喻田,女,汉族,55岁,中共党员,遵义医学院副院长,教授。从事“心血管麻醉与心肌保护”与“全身麻醉作用机制”的研究,解决了临床麻醉中大量疑难、复杂问题。非典期间,针对医务人员在进行气管内插管时感染SARS病毒的情况,发明了“烈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气管插管隔离罩”,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新型材料专利。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卫生部、教育部等省部级课题12项。曾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
 
46 奥·乌力吉
 
奥·乌力吉,男,蒙古族,51岁,中共党员,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院长,教授。从事蒙医药教学、新药研发及其临床应用工作,主持研发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蒙药“冠心舒通胶囊”为国家首例三类新蒙药,在全国31个省市推广应用,230万心血管病患者受益,产值超过6亿元。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在研项目7项,出版著作5部。曾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
 
47 彭永臻
 
彭永臻,男,汉族,63岁,中共党员,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从事污水处理研究和工程实践,取得多项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在国内外首次实现城市污水稳定的常温短程深度脱氮;一系列专利技术应用到4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使平均能耗降低12%以上。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分别排名第一、第二和第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46项。指导博士生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48 彭金辉
 
彭金辉,男,彝族,48岁,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主要从事微波冶金国际前沿方向研究。在新型微波冶金装备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中,突破现有设备难以产业化瓶颈,向国内外转让相关技术成果46项,累计新增产值12.65亿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课题等科研任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
 
49 温浩
 
温浩,男,汉族,55岁,中共党员,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扎根边疆,建立起集包虫病基础研究、诊断治疗于一体的完整的综合诊疗体系,并在西部七省区进行适宜技术培训和推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以及新疆医学科技奖等奖励1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
 
50 谢军
 
谢军,男,汉族,52岁,中共党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导航卫星系统总设计师,研究员。主要从事空间飞行器研制工作,负责我国新一代导航卫星系统工程的研制任务。带领研制团队,狠抓卫星系统质量和可靠性,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国产星载原子钟、抗空间环境影响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等技术突破。2010年至2012年,连续成功发射了11颗导航卫星,保证了我国卫星定位业务连续稳定服务,并开拓了我国卫星导航新的业务服务。
 
51 廖湘科
 
廖湘科,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研究员。参与“银河”系列高性能计算机和我国首台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天河一号”的研制,历任主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常务副总设计师、总指挥,为国产高性能计算机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分别排名第二、第四和第十四),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是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52 樊嘉
 
樊嘉,男,汉族,54岁,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肝外科主任,教授,全国劳动模范。主要从事肝脏外科临床诊疗、基础研究及教学工作。在国际上公认的诸多人体禁区率先实施手术,首创肝癌门静脉多模式综合治疗技术,开创性地提出肝癌肝移植术后转移复发的防治新策略,完成亚洲首例成人肝心联合移植等开创性手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十)、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励9项。先后发表论文501篇,其中SCI论文137篇。
 
53 潘建伟
 
潘建伟,男,汉族,42岁,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在量子通信、多光子纠缠操纵和冷原子量子存储等研究方向上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在国际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曾获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国际量子通信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以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奖励或荣誉。
 
54 薛其坤
 
薛其坤,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带领研究团队,率先把分子束外延技术成功应用于拓扑绝缘体和铁基超导研究,制备出高质量的薄膜样品,在拓扑绝缘体、低温超导电性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拓扑绝缘体工作入选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排首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五)、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和陈嘉庚科学奖等奖励。
 
55 戴世强
 
戴世强,男,汉族,71岁,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教授。从事流体力学和应用数学的科研与教学46年,在非线性内波和非线性振动的渐近分析、交通流的建模和仿真、力学史和科研方法论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倡导普及力学知识,发起并组织出版“中国力学学会大众力学丛书”,至今已推出13种力学科普著作,累计发行45000册。2011年出版的《戴世强科技博文精选》影响广泛。主持和参加35个科研项目,曾获省部级科技进奖步奖二等奖2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