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夷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8-21 5:27:35
选择字号:
制度是个大筐
 
■武夷山
 
赵汀阳在《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读书》,2003年第2期)一文中说:
 
互相不信任和互相视为坏人的共同知识结果就把人真的变成坏人,把本来不确定的丰富世界变成确定的坏世界——我们不能忽视知识的这种生产力……在生产公正的规则的同时生产出坏的世界,这无论如何是个严重的问题。在今天这个虽然坏但是远远还不是最坏的现实世界里,人们已经建立了相当好的制度,但还是很容易发现,所有人都想从制度中获得好处(这是制度所以获得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所有人都更想钻制度的空子(这是制度所以获得支持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所以落后国家的腐败和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大公司丑闻都不足为奇。制度总是被设想为来限制别人的利益的,而自己时刻准备着成为例外的受益者。
 
孔子所以提倡仁,无非是希望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变成如同二人关系那样单纯。
 
博主:赵汀阳这番话,除了“所有人”的表达过于绝对外,还是很深刻的。我国很多人有一种“制度迷信”,一方面,它表现为将制度看成中国所有问题的总根源,有些人在内心深处甚至觉得,中国的制度不发展到美国那么“先进”,就没有希望;另一方面,它表现为一些人将制度不佳作为自己行为不端的挡箭牌,例如有人说:我为什么要数据造假?是为了发表论文,不发表论文就拿不到博士学位。是“不发表论文就没有资格答辩”这一制度规定逼着我造假的,我没有责任,制度有责任。这样的逻辑居然还能获得一定的同情。
 
于是,制度成了一个大筐,什么东西都可以扔进去。为什么“三农”问题解决不了?制度问题。为什么学术不端行为那么猖獗?制度问题。为什么中国出不了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制度问题。反正什么都是制度问题,就是“我”没有问题,“我”没有责任。
 
不是制度不重要,但是不能迷信制度。
 
我在博文《处理超越性问题的三种方式》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4243)中曾说:
 
美国著名媒体批评者、社会学家、学者和作家Herbert I. Schiller(1919~2000)1973年在《心智管理者》(The Mind Managers)一书中说:“人性被看成是什么样的,最终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方式,并不是因为人类不得不那样行事,而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被期望着那样行事。”他的意思是,如果认为人性恶,这一看法会影响人的行为,不是因为人必然做坏事,而是因为“人性恶”的判断好像就期望人们去做坏事。反之亦然。
 
赵汀阳所说的“互相不信任和互相视为坏人的共同知识结果就把人真的变成坏人”,与Schiller的意思是接近的。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Schiller的潜台词是:“人性善”的假设更可取。那么,赵汀阳最后也回到了认为“人性善”的孔子这里,也就不奇怪了。我猜想,2000多年前的孔子,还没有复杂到“希望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变成如同二人关系那样单纯”那种程度。但是,赵汀阳对“仁”的这一别解倒也很有意思。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报》 (2012-08-21 A3 网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