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羽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8-7 5:38:34
选择字号:
推行联合门诊,有待深化改革
 
■李羽壮
 
“看病不仅难而贵,还弄得人一身疲惫。”简单的一句话或多或少地描绘出当前国内医疗的“窘迫”现状。
 
相信多数去过大医院看病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人多、排队时间长、挂不上号。特别是看一些疑难杂症的话,患者需要穿梭在医院的各个楼层,甚至各个大楼之间,通常是累得都不想动弹了。如果幸运的话,患者或许能得到合理的诊治。
 
于是,联合门诊模式应运而生。患者只需要挂一个号,就能同时得到与疾病相关的多学科专家的联合诊治,专家们通过对患者疾病进行系统分析,共同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也就是说,患者无须在科室之间的“周转”,医院通过整合医疗资源,通过联合门诊的“多对一”模式,取代以往的“一对一”的问诊模式。
 
毕竟医学是一门交叉科学,一种疾病往往与多个科室有关。就拿最简单的感冒来说,首先它跟呼吸科有关,但许多感冒同时伴有鼻炎或喉炎,所以又与耳鼻喉科有关。看感冒时,患者还喜欢问医生吃东西要不要忌口,这又涉及到营养科。
 
特别对于一些重症疾病,联合门诊的价值更是不言而喻。比如肿瘤、糖尿病等疾病,由于病因复杂,倡导多学科综合治疗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模式和发展方向。
 
值得欣慰的是,最近两年,全国各地的大型医疗机构相继推出联合门诊,以改变患者分别挂号、往返多次就诊带来的不便,不仅节约了患者的时间和成本,而且集中了医院最好的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科学、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当然,各个医院因实际情况各异,所推出的联合门诊模式也不尽相同。笔者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医院将各科医生安排在一起,但又分坐在不同的诊室。护士带着患者一个一个诊室“串门”。每个医生都可以看到其他医生的诊断情况,如果有医生发现新情况,可以马上叫其他房间的医生过来重新诊治。
 
另一种模式有点像开会,各科专家坐在同一间诊室里,共同问诊,最终商讨出一套诊疗方案。还有一种模式是患者看普通门诊或专家门诊时,接诊医生发现这位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多学科医生共同诊治,就会在一两天内临时召集各科专家,坐在一起诊断。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通过联合门诊的方式,来确定治疗方案。笔者认为,联合门诊更适合那些已明确疾病,但多次治疗未愈的患者,以及奔走在各个医院间,仍未查出病因的疑难杂症患者。
 
如果每位患者都尝试用联合门诊的方式进行诊治的话,也势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因为通常联合门诊都需要3~5名来自不同科室的医生,如果按每次为患者联合诊疗的时间半小时计算,即便是医生不分昼夜地工作,也难以满足门诊量的需求,甚至还会导致许多不看联合门诊的患者挂不上号的情况发生。
 
此外,医院在推行联合门诊时,还应该考虑如何摒弃不同科室医生之间的“门户之见”,以及权衡医院各个科室之间的经济利益。
 
联合门诊对于患者来说,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患者在选择联合门诊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病到底有没有看联合门诊的必要。而在这其中,医院的筛选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建议,患者到医院选择联合门诊时,医院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引导。而对于那些在普通门诊就诊患者的会诊需求,也不能毫无条件地满足,还是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不过,归根到底要想正确顺利地推进联合门诊,发挥其应有价值,最终还是需要国家在医疗体制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
 
《中国科学报》 (2012-08-07 B3 健康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第一颗被证实有大气层的行星出现了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