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惠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8-7 5:38:34
选择字号:
迪森股份欲破生物质能源“原料诅咒”

 
生物质成型燃料图片来源:猎城网
 
■李惠钰
 
一家出身于传统锅炉行业的民营企业,在向生物质能源转型的征途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日前,利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等新型清洁能源,为客户提供热能服务的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森股份”)成功登陆沪深股市,首发当日就上演了开门红,涨幅达32.62%。
 
《中国科学报》从证监会网站预先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中获悉,迪森股份此次上市拟发行3488万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扩产及配套的热能服务工程的建设。
 
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表示,随着各地禁煤政策的推行,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燃煤和重油锅炉被更换为生物质燃料锅炉,按30%的替代市场测算,生物质燃料市场的年产值将超2000亿元,仅珠三角地区就将超过100亿元。
 
虽然具备千亿元潜力的巨大市场,但业内专家分析,迪森股份上市后还将面临原材料供应、成本上涨等各种风险,而这也恰是传统企业向新能源转型的重要考验。
 
成功之道:全产业链商业模式
 
比起风能和太阳能,生物质能源虽然红极一时却一直难以盈利,大多数企业不是倒闭就是转行。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迪森股份却能坚持以生物质燃料为主业,并在逆境中上市,其成功之道耐人寻味。
 
其实,在2003年之前,迪森股份的主营业务与生物质燃料毫不搭边。经查阅公开资料发现,迪森股份在1993年创办之初,是以热能技术的研究开发为主,主要生产中心热水机设备,并在2003年实现海外上市。
 
不过,也正是基于多年在热能领域中积累的技术经验,迪森股份才能顺利撬开生物质能源转型的成功之门。
 
在采访中了解到,迪森股份的主打产品是生物质成型燃料,它是采用秸秆、木屑、甘蔗渣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在常温下经过粉碎、烘干、混合、挤压等工艺流程,制成颗粒状、棒状、块状等清洁燃料。这种燃料在迪森股份专门研制开发的生物质锅炉中能够直接燃烧,可以有效替代煤、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
 
“他们是以一种完全市场化的模式来运作生物质能源这一产业,在该产业刚刚起步阶段,迪森股份就建立了从原料收集、生产、应用的整个产业链。”与迪森股份有过多次接触的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科技处副处长姜洋说。
 
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迪森股份还独创了一种“能源+设备+服务”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根据客户需求,迪森股份不仅向客户销售热力或燃料,还提供热能运营管理的全套服务,而且客户所需的热能运行装置也由公司投资购置。
 
“这种垫资型商业模式对客户来说,不用承担投资风险,且运营成本更低,有动力与公司长期合作。”在刘俊看来,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有利于公司迅速拓展市场。
 
不过,生物质燃料要想规模化发展,稳定、充足的原料供应是必要前提。随着全国生物质燃料市场规模的扩大,“供应链危机”也在考验着各大燃料生产厂家。
 
迪森生物在预先披露的招股书中也曾公开表示,公司上市后很有可能会面临原材料采购的风险。
 
原料风险
 
实际上,我国并不缺乏农林废弃物资源。
 
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统计,林业枝桠和林业废弃物年获得量约9亿吨,其中3亿吨可作为原料使用,折合标准煤约2亿吨;根据《“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中的数据,2010年全国秸秆资源量约8.4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7亿吨,其中3亿吨可作为原料使用,折合标准煤约1.5 亿吨。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迪森股份生物质成型燃料年产能为31万吨,而公司已签合同约定的年消耗生物质成型燃料保底量为42.01万吨。照此来算,公司的产能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亟须扩大原料收购和生产规模。
 
根据公司规划,本次发行的募集资金将投向“太仓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工程建设”和“广州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工程技术改造”两个项目。这两个项目达产后,迪森股份生物质成型燃料产能将增加20万吨/年,产能提升近70%。
 
不过,尽管迪森股份在原材料富集地区建立了生产基地,但由于生物质资源季节性强、分布较为分散,大规模集中利用难度高,而且还有可能因为自然灾害而导致原材料产量大幅下降。因此,公司也不得不考虑原材料供应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姜洋对此表示,要想保证原料供应满足生产需求,企业首先应该在原料加工和产品应用两方面加强自主创新。
 
“目前,迪森股份研制的生物质锅炉并不是对所有的生物质燃料都适用,所以,企业要在原料加工和应用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使锅炉能更广泛地应用到不同的燃料。”姜洋说。
 
当前,许多生物质燃料在加工过程当中,由于原料特性的不同,现有的加工水平和技术不能够完全满足产品的需求。因此,姜洋建议企业还应该在原料加工环节加强技术攻关,使不同的原料都能够加工生产,这样才能有效缓解原料收购带来的成本压力。
 
另外,在姜洋看来,原料生产加工的工厂要设定在一定的规模之内。如果原料收购半径太大,运输成本就会增加。另外,如果收购的原料过多,导致供大于求,也会造成原料成本的上升。
 
姜洋分析,迪森股份上市后,在原料上还会不断遇到价格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在工厂选址和市场选择方面,提前做更多的调研工作,尽量在能源需求紧张,政策执行较透明的地区建立生产基地。
 
《中国科学报》 (2012-08-07 B2 生物)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