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广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8-7 5:38:34
选择字号:
造假剽窃的最高境界
 
■曹广福
 
且说一件陈年旧事,不过你只可当故事听,我也只当故事讲,如果谁想核实真假恐怕多半是徒劳的,因为当事人肯定不敢承认,我也不想害我的好朋友。事实上,至今我都怀疑这故事很可能是我好朋友虚构的。那天我们喝了很多酒,他肯定是喝多了,我也喝多了,虽依稀记得这故事,但怎么也想不起来讲这故事的到底是哪个好朋友。
 
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一天,一位好朋友跟往常一样如约来到我的寒舍陪我喝酒聊天。
 
“真TMD郁闷。”朋友刚坐下便甩出一句。
 
我笑问:“所为何来?”
 
“学校最近要我出博士招生试题,有人特别关照要我给某些官员辅导辅导。”
 
“虽不符常规,但可以理解,你辅导就是了,只要把握分寸料也无妨,谁让你被别人管着呢。”
 
好朋友大骂:“你说得轻巧,有那么简单么?”
 
“有何复杂?讲几次课不就行了?看你就没经过事。”
 
朋友大怒:“哼,有讲课那么简单么?某官员不知从哪里把我的考题弄去了,要我给他解答。”
 
“这可使不得,那可是犯法的。”
 
“谁说不是,我告诉他:‘你能弄来考题,还愁弄不来解答?我胆子小,你可别害我。’他倒也没逼我。”
 
“这很好啊,反正不关你什么事。”
 
“好个P,考试时这位官员太忙,没来,要他补交试卷,他说:‘你们帮我做一下就行了。’真TM牛B。”
 
故事只讲到这儿,你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去设想各种可能的结局。你若问我结果如何,我只能回答你:“无可奉告。”
 
任何人都不可能闲着没事干拿造假或剽窃当消遣,毕竟是有风险的,一定是有所图才这么做,换句话说,是利益驱动。是什么样的利益可以通过“学术”途径获得呢?弄清楚这个问题就不难看出是谁在造假、剽窃了。有三种利益可以通过“做学问”获得:1.职称(包括某种有实惠的荣誉);2.升官发财;3.学位。对于那些已经有了教授职称但没有了“上进心”,或者随遇而安当不当教授无所谓的人来说,造假与剽窃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了,也许他曾经造过假或者当过剽客,但现在没有那心思了。所以造假、剽窃多发生于不争气的学生、职称没到顶又急于求成的教师、没多少学问又想捞学位的官员、俗事繁忙又要做“精英”的教授中。
 
无论是造假还是剽窃都有着不同的境界,上面讲的故事算得上登峰造极了,境界稍差的造假则是伪造一些不容易做重复实验的数据,但这样的造假未必不会出问题,如果你的产品始终出不来,你的结果始终停留在SCI阶段,西洋镜很可能会被戳穿。
 
从别人已经发表的东西里剽窃实在算不得高明,是最低俗的剽窃。什么样的剽窃才算得上最高境界呢?把别人的东西拿来变成自己的,所有权不再属于别人,这才是高水平的剽窃,当事人想告多半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曾听说某个当时还不是大人物的大人物听了学生的想法之后当场否决,没过几天,这位大人物把学生叫过去侃侃而谈他的新设想、新思路,学生听得差点晕过去,因为这正是几天前他向大人物汇报的思想。我还听说有一位当时大权在握的人物审理别人的稿件时毫不留情地把人家的稿件枪毙了,不久以后,作者从杂志上看到了自己曾被枪毙的论文,可作者却不是自己,千方百计才打听到自己论文的新作者原来就是枪毙自己论文的审稿人。
 
这世界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可能发生,要不然怎么叫花花世界呢!造假、剽窃发生在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不独教授,大家其实没必要跟教授过不去,焉知口口声声瞧不起教授者自己不是做梦都想当教授?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24]kyfly
 
现实中人咬狗比狗咬人更常见,一不小心做了那个人,别谈多郁闷了!
 
[20]蒋永华
 
您讲得肯定是真的,我估计您的朋友把自己给美化了。真实的情节可能是:您的朋友主动投怀送抱,泄露试卷及答案,管理部门提供了一条龙服务。早十几年前,上海某大学就干过这样的事情。被证券老总赞助了50万。您的朋友心里可能会说:给我的怎么这么少啊。于是,他说出来了,骂出来了。合理演绎,请勿漫骂。
 
[19]钟炳
 
造假、剽窃,还有最高境界,曹兄真有你的,哈哈!
 
博主回复:呵呵,喜剧化某些现象以博得一笑,总比哭好。
 
[18]陈龙珠
 
只能说那个学校领导里有败类!
 
博主回复:谁知道呢。
 
[17]何学锋
 
这是次牛的,最牛的是直接弄到答案,呵呵。
 
博主回复:那得相当的关系才可能做到。
 
[15]杨秀海
 
最高境界应该是:A做出了某项了不起的东西,心甘情愿地送给B去发表,B得名,A得利。
 
博主回复:那叫赠送,数学史上有个人物就是这么干的。学过微积分的人都知道有个罗必塔法则,罗必塔法则并非罗必塔发明,是别人送给他的。
 
[13]刘兵兵
 
审稿人剽窃被审人稿件的事情很多,我就遇到过类似事情,只能说卑鄙无耻。
 
《中国科学报》 (2012-08-07 A3 网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