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7-31 5:52:10
选择字号:
兴奋剂:生物技术中的“作弊者”
 
有考试的地方就有作弊者,这话套用在奥运赛场上同样适用。追忆奥运赛场上的兴奋剂起始,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有运动员因比赛中服用过量苯丙胺致死,这一震惊世人的事件促使国际奥委会痛下决心。
 
此后,兴奋剂就成为奥运赛场之外的生物技术的较量。在苯丙胺可被轻易查出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严重干扰体内激素平衡的多种合成类固醇,而后是血液兴奋剂的流行。尽管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已经开始了血检和尿检相结合的EPO检测,但出于对荣誉的狂热追逐、名利双收的欲望激荡,仍不乏有人铤而走险。
 
很大程度上,现代兴奋剂的发展得益于生理医学、生物化学乃至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研究推广。红细胞的生成素EPO,本是早期最成功的基因工程重组药物之一,却成为比赛场上臭名昭著的违禁药物;本是帮助侏儒症患者的人类生长因子HGH,却成为滥用严重却又很难检测的兴奋剂之一……
 
当有研究人员在竭尽全力地追踪赛场上的作弊痕迹时,总有一小撮科研人员在利益的驱动下,走在更前端。生物科学领域的技术研究始终就是把双刃剑,这不仅仅是在赛场上。竞技场上的兴奋剂防不胜防,它虽因生物技术而生,却非生物技术所能破解。
 
《中国科学报》 (2012-07-31 B1 生物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