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玉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7-17 5:37:22
选择字号:
技术创新:科研院校干什么
 
■谢玉江
 
企业需求有时十万火急,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储备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目前国家强调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很多大企业纷纷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如果你身在科研院校,是不是有一种紧迫感?作为一个从事应用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如果能围绕自己的研究方向经常到企业了解需求,并以此为导向进行相关研究,成熟的可以直接应用,不成熟的可以此为背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最终不但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还能推动自己的科研事业得到发展,这应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我是作材料应用研究的,我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针对大型或高值装备零部件全寿命周期管理中事前预防与事后维修两个环节中的技术需求,以金属材料表面强化与损伤修复为主题,通过创新研究,开发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的新材料、新工艺,最大限度地提高装备使用性能,延长装备服役寿命,为装备制造和再制造技术的进步发挥我的一点力量。下面结合我最近接触到的两个例子,谈谈企业需求与科研工作之间的关系。
 
实例一:某大型化工设备在检修时发现出料端密封面出现了严重磨损划沟,不能正常工作,设备价值几千万,停产一天损失百万,而出问题时设备仅工作了几个月。出料端密封面直径达1.75米,损伤区宽度超过100mm,深度可达1mm。由于出料端是整体焊接在设备上的,不可能拆卸更换,要维修只能到现场进行。这里主要涉及到表面技术问题。虽然目前表面技术手段很多,强化材料多种多样,但很多材料和技术在实验室或工厂制造生产时用还行,到现场用就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对于这样大型工件大面积的修复。这里既需要考虑材料及其制备工艺问题,也涉及到机械加工问题。如何针对工件服役环境、工件材料特点、现场修复要求,发展合适的材料和工艺,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再用,甚至再使用性能得到大幅提升,这就是材料研究应用要解决的问题。显然对这个化工企业来讲,其技术创新能力再强,恐怕这个问题也不在他们的研究范围之内,科研院校就有了用武之地。
 
实例二:某热锻模具长期在高温下工作,被锻件温度超过1000度,使用一段时间后模具工作面就会出现氧化、磨损、烧蚀,材料损失到一定程度之后,制造出的零件尺寸就无法满足生产需要,此时模具就要报废。一套模具价值昂贵,重达数百公斤,报废时累计损失的质量不到千分之一,如果回炉重新熔炼然后再重新制造,不但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负担,而且周期也很长。如何根据模具服役环境和材料特点,发展合适的材料及制备工艺使其恢复再用甚至再使用寿命能得到大幅提升,实现再制造,这也是材料应用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显然,模具用户单位也无法解决模具再制造的问题,科研院校则能通过知识创新为企业服务。
 
我觉得做科研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不管是作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技术研究,都是要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享受科研带给我们的快乐!
 
(http://blog.sciencenet.cn/u/xieyujiang)
 
《中国科学报》 (2012-07-17 A3 网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