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7-17 5:37:22
选择字号:
自然子刊综览
 
《自然—细胞生物学》
 
研究发现黑色素瘤致病因子
 
最新的《自然—细胞生物学》刊登一项研究称,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因子,与先天性巨痣及其引起的黑色素瘤等出生胎记的形成和存在有着密切联系。该发现或能有助于开发针对恶性胎记的治疗新方法。
 
Olga Shakhova, Lukas Sommer等人对患有黑色素瘤的小鼠模型进行研究,该小鼠的黑色素瘤中含有已知的突变促进因子Nras,但缺少INK4a这种在人体黑色素瘤中并不活跃的因子。研究人员发现该小鼠模型和患有先天性巨痣以及黑色素瘤的人体具有显著的相似性。他们接着发现在小鼠和人身上获得的黑色素瘤和巨痣的样本中,一种名为Sox10的因子均含有较高的水平含量,先前研究已证明Sox10是神经嵴干细胞转化形成皮肤色素细胞的发育过程所必需的。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通过抑制神经嵴干细胞并阻断细胞的增殖和存活,可降低Sox10的水平含量,从而阻止黑色素瘤的形成。
 
由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Sox10在先天性巨痣和黑色素瘤的形成和存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这为开发出针对入侵性皮肤癌的治疗方法提供潜在的依据。
 
《自然—遗传学》
 
科学家发现与绿脓杆菌感染易感性相关遗传变异
 
患有囊肿性纤维化的个体患者具有较高的绿脓杆菌感染风险,而绿脓杆菌感染又与长期性肺部疾病加重和存活率降低有关。最新一期《自然—遗传学》上的一项报告解析出若干与绿脓杆菌感染症的易感性有关的遗传变异。
 
为了鉴定出影响绿脓杆菌感染风险的宿主遗传因子,Michael Bamshad、 Mary Emond等人使用了一种极端表现型研究设计方案,选择那些处于表现型分布两端的患者,并结合了外显子测序手段。作为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的外显子测序计划(ESP)的一部分,此次研究对43名初步感染绿脓杆菌的患者以及48名从未感染过绿脓杆菌的年长患者进行了外显子测序。结果发现,DCTN4中的数个变异与肿囊性纤维化患者体内的绿脓杆菌的首次空气传染、慢性感染以及黏液型绿脓杆菌存在关联。他们继续对696名肿囊性纤维化患者进行检测,验证了上述发现。
 
《自然—物理学》
 
研究发现促进细胞迁移的应力波
 
人体在早期发育阶段产生的体内大规模细胞迁移与成年人伤口愈合具有共同的机制:细胞移动形成大的单层细胞片,以响应引导细胞迁移的化学信号。近日《自然—物理学》上的一篇文章提出,在细胞迁移过程中存在着另外一种反馈机制,其中包含的并不是化学梯度感应,而是物理学力。
 
细胞在移动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牵引力,并通过细胞间连接将这种力传递给其他细胞,从而在细胞群中产生一种梯度张力,之后在应力最大的方向上发生细胞迁移。Xavier Trepat, Jeffrey Fredberg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在细胞迁移群前端会产生一种慢速机械波,该机械波会传播至整个迁移群,从而使张力具有梯度。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都认为在迁移的时间尺度上黏性应力主导着弹性应力,而此次研究对这种假设提出了挑战。在这项研究中,应力和拉力的增强模式直接印证了可导致细胞迁移的一种物理过程——伤口愈合、器官发生以及代谢早期也可能具有这样的过程。
 
(张笑/编译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naturechina.com/st)
 
《中国科学报》 (2012-07-17 A2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