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迎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6-22 9:20:51
选择字号:
悄悄关门的实验室
 
■水迎波
 
大学像铁打的兵营,实验室似流水的兵。潮起潮落,此兴彼衰实属美国大学之常态。
 
新实验室开张通常是喜事不必多说,关门的理由则各有不同。主动关门的多为喜剧谢幕:有PI功德圆满退休的,有转战它校另谋高就的,有放弃学术去公司挣钱的,有兴趣改变重学新专业的……被动关门则悲剧者居多:有研究基金断链无以为继的,有实验室违反规章制度被关门的,有领军人物骤然去世的……大学院系同事们遇喜则贺之遇悲则慰之助之,或喜或悲,皆成历史。
 
但诡异的是有一种关门静悄悄,知晓者寥寥。不几日,整个实验室如海市蜃楼般消失得无影无踪。惊愕之余,大家不约而同地猜到——此实验室因为学术不端被惩处了。虽然细节非经历者不得知,可被处分的结果还是会在小范围告知的。
 
数年前有一实验室,PI是位临床医学专家,姑且称其为A教授,他平日忙于临床看病做手术,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主要由一位资深博后和几位技术员在做。每回听汇报都说实验进展顺利,A教授高兴之余,对他们信任有加,前后文章也出了不少。然而,没多久有人投文给杂志主编,认为他们的文章有问题。A教授收到编辑提出疑问信后,开始不以为意。为了回答疑问,他找来博后和几位技术员要原始资料核对,这一查不打紧,做假编数据的谎言一下兜出来了。原来那位博后根本没有认真工作,还教技术员编数据说假话。A教授傻眼了,他没想到自己奋斗一生竟成了位学术不端的PI,痛苦羞愧之余,他如实报告杂志撤稿,也向系里和学校报告,结果是实验室人员被开除,他自己辞职离开大学去某医院一心一意当医生了。了解A教授的人们谈起这事,都很替他惋惜,说他年轻时临床实验两头忙,研究成绩突出。可惜后来对实验室放松管理核查,听任手下人胡来以致断送了他曾经辉煌的学术生命。
 
另一个B教授却相反,他是工作狂,自信自负自傲,其特点是希望实验结果与他的想法符合,如果结果与其设想不符,不是怪研究生做错了,就是技术员有问题,再就是设备不对试剂不好,总之都是别人的问题。他实验室很多人因为受不了其脾气和霸道跑了,自然,能“活”下来的就是会投其所好弄虚作假的人了。B教授喜欢这些会出“data”的人,他想要什么样的结果这些人就能给他所想要的数据和图表。最终这些理想漂亮的“data”将他野心勃勃的学术梦想彻底毁灭,他们的实验室炫耀了一阵便因文章结果造假而消失得无影了。
 
还有一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不远。某实验室一位印裔博士后向Science投了一篇写得不错的热门文章,经审查后被接受了。Science上的文章一般从接受到发表很快,就在这短短时间内,同事们向其教授C提出了疑问:“没见他做什么实验,怎么一下子有那么多那么漂亮的成果?It is too good to be true.(好得令人难以置信。)”好在当导师的不糊涂,赶紧检查。只要是假的,骗外行容易,哄内行难。C教授从实验记录上很快确认实验结果有假,立马通知Science停止发表并撤稿。大家说幸亏发现得早一步,不然整个实验室有可能被撤销,PI也会万劫不复了。
 
因为造假和学术不端而关门的实验室估计每个大学都有,而且不是一个两个,但一般来说很少引起新闻媒体报道(新闻曝光的不是没有,实属少数)。为何美国对学术不端容忍度低,曝光率也低?我想可能有以下原因:
 
1)学术不端首先要负责的是PI,不论什么理由,即使自己主观上没造假,但实验室人造假就是PI的失职。当头儿的必须走人,自然树倒猢狲散,实验室须关门就没什么客气可讲。
 
2)学术不端毕竟是丑闻,高调曝光不仅对学校声誉有损,也不利于犯错人今后生存。在严格处理的同时也给犯错人留下尊严和活路。所以学校既要毫不手软地处理错误,也尽可能地保护犯错人的隐私。
 
3)还有个原因纯属本人臆断。每个学校对于学术不端处理都有一套严格程序,之所以实验室可以关门走得静悄悄,可能是被处理的人还有羞耻心,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下还敢喊冤叫屈打官司的极少;另外,处理结果可能比较合理公平,悄悄走人于己于公均为最低损失。
 
总之,这就是该严的勿松,该保的勿弃,勿喊空口号,勿要唱高调……
 
(善意提醒:上述故事均有人物原型,各位看官请勿捕风捉影对号入座。)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ychan)
 
[38] 匿名
 
没办法,有些学校必须要发论文才毕业,所以很多学生的论文不是有假就是相当多的水分。学院或学校不应该规定必须发文章才能毕业。
 
博主回复:好制度让好人如鱼得水,震慑坏人不敢妄动;差制度让坏人肆意妄为,逼好人同流合污。
 
[29]zhuyongqing
 
很好的文章,值得反思。不过相比较国外,国内大多采用“舍车保帅”策略。如果遇到B教授类型,学生更需要坚持科学性和原则性,尽管有时为此将会付出很高的代价。
 
博主回复:学生要与B教授类的人对抗压力一定很大,要会保护自己包括自己的学术声誉,实在不行还有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另外,凡出问题“舍车保帅”是一种包庇,这点美国对PI从严,对实验室一般人员从宽是我们要学习的。
 
[27]周德水
 
弱弱的问下,PI是什么的缩写啊?
 
博主回复:PI:principal investigator,就是课题负责人,俗称“Boss”。
 
[18] 匿名
 
“美国对学术不端容忍度低”?你这篇博文只能骗骗忠厚的国内读者。
 
博主回复:好严重的指责,国内读者那么好骗吗?美国对学术不端容忍度低不是空话,几年来仅我们所在的医学院为此关门走人的不是一个两个了。当然学校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情况也有所闻,所以还说不上“零容忍”,估计大学多少还是尽量要保全面子。
 
《中国科学报》 (2012-06-22 A3 博客@科学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