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巧玲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6-12 8:6:35
选择字号:
打造全国一流内河航道科研基地
——访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刘怀汉

 
■本报记者 张巧玲
 
随着内河水运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作为内河水运重要基础设施的长江航道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航道研究院)顺应发展形势,加快发展步伐,“十一五”期间,先后承担大型航道整治项目30余项,完成各类科研项目400余项。这些工程的实施全面提高了长江干线航道维护标准,提升了通航能力。
 
面对昨日的成就,该院院长刘怀汉寄语对明天的希望:“力争打造全国一流内河航道科研基地,做长江航道发展建设的排头兵。”
 
回眸:四十载绘就长江航运蓝图
 
航道研究院是中国内河航道咨询与设计领域最专业的科研机构之一。刘怀汉1989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就来到这里。二十多年来,他见证了航道研究院的发展壮大,也经历了中国内河航运的兴盛与繁荣。
 
刘怀汉告诉记者,从1949年到1989年的整整40年间,国家用于长江干线航道的建设投资不足3亿元,其中航道整治不足1.7亿元。
 
1994年,国家以长江中游界牌河段的航道整治工程为起点,拉开了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的序幕,航道研究院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
 
2002年,由该院参与编制的《长江干线航道规划》得到国家批复,长江航道的建设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进入“十一五”后,国家对长江航道的建设投资增至51.55亿元,更为该院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刘怀汉带领全院职工抓住长江航道发展的大好机遇,为该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1年,该院承担了长江中游重点整治项目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和下游重点项目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一期工程,目前两个项目已通过发改委批复。仅这两个项目,国家总投资就达100亿。
 
攻坚:筚路蓝缕航道科研路
 
“航道研究刚起步时,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差,人才严重匮乏,经费投入也不足。”刘怀汉说。
 
但他们并没有气馁,围绕航道科技难题展开研究,在三峡科技攻关方面,他们突破传统的定缆法原型观测模式创造的卵石推移质运动观测法,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长江中游重点浅滩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上,刘怀汉带领课题组采用分析、计算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江中游典型沙质浅滩的演变与治理方案进行探索研究。
 
在航道分析预报方面,他们在传统的浅滩分析方法基础上开展水流泥沙运动规律研究,掌握河床演变内在机理,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浅滩演变的周期性、相关性,保证了分析预报成果的合理可靠,提高了分析预报质量。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他们在系统整治理论、整治参数、关键技术、施工工艺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由他们首次提出的鱼骨坝,成功应用于东流航道整治,该项目获交通运输部优秀水运工程设计一等奖。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一批人才成长了起来。由于贡献卓越,刘怀汉成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和交通部第三届专家委员会成员,获得第四届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展望:立足长江用智慧铸就智能航道
 
目前,长江内河水运及内河航道的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二五”已初步确定长江航道建设投资将达到215亿元,其中用于航道治理的165亿元,作为长江航道发展建设的排头兵,航道研究院将再次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推动科研实力的继续提升,刘怀汉提出了“平台引领、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通过与其他单位合作,先后成功申报了国家内河航道整治技术中心、长江航运技术行业研发中心航道整治与维护研发基地,并正向智能航道研发中心努力。
 
在国家科研项目上,该院与其他单位联合,成功申报了“长江上游航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等两个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参与申报了“三峡水库和下游河道泥沙模拟和调控技术”等3个国家“863”计划项目。在西部交通重大专项上,该院承担了“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关键技术”重大专项中两个课题的研究任务,并作为重要单位参与了3项课题的研究。
 
与此同时,刘怀汉更将目光瞄准到 “智能航道”这一全新发展方向上。“未来,一条可以实现全面感知、智能管理,提供高效服务的长江智能航道将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刘怀汉说。
 
《中国科学报》 (2012-06-12 B4 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