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畅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4-24 6:15:0
选择字号:
中药材市场需要平稳的“蓄水池”

 
中药材市场交易盛况。图片来源:定西政府网
 
中药药材的生长存在一定地域性,市场价格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中药材储备制度及预警机制的出台,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
 
■本报记者 刘畅
 
今年3月份,受3年连续干旱和供求关系的影响,云南省80%的中药材品种价格均大幅上涨,年均涨幅达三成左右。不断上涨的价格导致部分药企减产、停产。
 
自2009年上半年以来,中国中药材价格出现多轮暴涨,其中七成以上中药材价格均上涨,最高涨幅达到400%。野生中药材因资源量持续减少涨势更为凶猛。但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药材价格又急剧下降,部分品种甚至一度跌破成本价格。
 
中药的药材生长存在一定地域性,其中某些地区或某种药材的价格变动会直接影响到整副中药方剂的价格。而突然面临如此巨大的价格波动,却让服用中药的患者有点“吃不消”。
 
将建药材储备制度及预警机制
 
对于忽起忽落的中药材价格,其地域性生长方式是主要原因之一。自然灾害以及某项影响到农户利益的政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药材的收成,进而影响全国中药材市场价格。
 
云南省药材行业商会常务会长余应康对此表示,政府要做好中药材种植的规划和引导,加大对中药材种植农户的补助,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并对农户给予技术支持和帮助。建立现代化的交易平台,实现行业信息畅通,防止中药材价格的大幅波动。
 
时隔不久,在广西玉林市召开的第四届中国中医药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透露,中国目前正规划建设中药材国家储备制度和中药材生产预警机制,以防止药材价格的剧烈波动。
 
房书亭说,中药材是一方吃全国。一个中医大夫开出的药可能包含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来的药材,所以整个中药产业的发展是全国一盘棋,一个地方某种药材的产量、质量和价格会影响到全国市场。
 
除受到区域产量影响外,非法囤积、哄抬药价等行为也是中药材市场价格起伏不定的“元凶”之一。房书亭透露,为了避免中药材价格的大起大落,目前,国家已经开始规划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区两级的药材储备制度和药材生产预警机制。加强对中药材生产的宏观规划和信息引导,建立完善中药材市场信息预警平台,通过信息引导生产,防止产销失衡。
 
如能建立一个长效的预警平台,可使企业避免因某种药材奇缺而出现停产、限产的现象。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工信部已在搭建中药材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商务部也正在建设相关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目前正在开发建设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系统,拟于今年上半年上线开通。工信部原本就承担药品储备任务,有较为深厚的药品储备管理经验,这正与业内 “相关部门就是工信部”的预测相符。
 
企业盼政府规范市场
 
持续上涨的价格,导致下游产业链叫苦不迭。
 
据悉,云南省多家生产中成药的企业,去年便因药材价格大涨而停产。而市场上销售的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等中药产品也大多处于赔钱赚“吆喝”的尴尬境地。
 
预警机制及储备制度规划建设的消息一出,给近年来一直头痛于药材价格非理性上涨的中药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桂龙药业(安徽)有限公司副厂长范和桥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药材储备制度对桂龙药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做到了“三个稳定”,即中药材的价格稳定、产地稳定、货源稳定。并且能有效防止劣质、假冒的药材,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了药农种植药材过剩与不足的市场风险,从根源上保障了企业产品品牌的可靠性及疗效的可靠性。
 
如果说中药材市场像风起浪涌的大海,储备制度的出台,无疑是一汪平静且随时可应急的“蓄水池”。
 
“由政府出台建立几个中药材储备基地,能够起到蓄水池的作用、战略调剂的作用、抗自然风险的作用。”范和桥说。
 
广东本草药业副总经理李元辉对记者说,由政府层面制定政策肯定是一件好事。“具体工作可能还会落实到一些国有大型企业来协助完成,成本肯定比企业自己生产中药材低很多,对抑制投机者哄抬药价、调控市场很有帮助。”李元辉认为,目前尚不知国家能拨发多少经费来运作,中药材的储备制度及预警机制距离真正出台,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
 
《中国科学报》 (2012-04-24 B3 健康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桃多组学数据库PeachMD发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