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欣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4-6 7:3:16
选择字号:
教材建设的误区
 
■张欣
 
我国历来重视教材建设,如“XX级规划教材”等等,名头不小,名目不少。
 
但是,我以为,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加强教材建设来强化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是过时的做法。理由如下:
 
在建国之初,重视教材建设是正确的做法。当时,教师资源稀缺,情报信息落后,为了能够在保证教育质量底线的同时,尽快铺开高等教育的摊子,而采取加强教材建设的做法,确实能够有效地将少数人的专业知识以一种可靠的、可控的方式传播出去,达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在那时,加强教材建设不失为一种明智的举动。
 
但时代发展到今天,一方面教师队伍已经空前发展,教师素质已经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展开,专业信息的流动性已经空前增强。当年的社会基础已经不复存在,强调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已经极大削弱,而且教材建设过强的弊端已经凸显。
 
过于完善的教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中国学生的通病是不会翻阅资料,更不会整理学术信息,原因是中国的大学生根本不需要主动地去查阅任何科技文献,他们所需要的一切信息都已经写在课本里了。可能有人会说,即使是比较完善的课本,还是存在可以补充的空间的,所以相对完善的教材不会影响学生查阅资料的学习行为。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在大学生中普遍地培养查阅资料的学习习惯的话,这个“补充的空间”就不能设置得太高深,否则绝大多数大学生将没有能力参与,教育也就失去了受众目标和社会意义。所以,教材要适应大众的实际能力,适当“留白”。
 
过于完善的教材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中国上大学,一个通常的感觉是照本宣科的老师太多了,上课无趣。为何?一则,我们的教师是完善的教材培养的,他们习惯了依赖教材。二则,教材体系非常完善,教师另辟蹊径的空间受限。三则,规划教材的权威性强,很多学校有必须采用规划教材的惯例。四则,既然有现成的,何必费那个劲?毕竟教学在当今的高校不是个高含金量的“工种”。
 
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上课时开列出一系列的参考资料,老师发讲义,自己组织教学内容的例子司空见惯。今年和去年的授课内容有较大差别也不是什么新闻。为什么我们的教学过程就不能采用这样的“自由主义”,给教学过程多留一些“艺术性”的发挥空间呢?是我们现在的教师水平不够吗?我看未必,即使目前有些教师不能胜任这种教学方式,很大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推广这种天马行空的教学模式。现在,在一般的“211”高校,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拥有博士学位,年轻教师更是经过千难万险,艰苦选拔才能进入教师行列,学术才能不可忽视。可以说目前,教师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只要安心教学,认真组织,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前提是,要提高教学工作的含金量。
 
毕竟,教育的实质不是让学生记住某些必需的专业知识,而是通过寻找知识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的获得,只不过是这一过程的结果,如此而已。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就是强调知识的崇高地位,但是在信息时代,知识已经不是什么高贵的东西,知识因为信息的流通和不断更新而迅速贬值。大学强调知识,就相当于贩卖“假冒伪劣商品”。现代人需要的是认知的能力,这才是大学教育的“真金白银”。
 
抛弃对知识教条的崇拜吧,崇尚认知过程中的活生生的人的行为吧,这才是现代教育。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nZZU)
 
[22]breez
 
中国的学生与国外发达国家学生的差距在于我们的学生缺乏探索精神和良好的探索方法,当然更别提质疑精神。教材问题反映的根本还是体制问题。
 
[20]丁邦平
 
教材编写应当百花齐放,由市场竞争胜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先确定某教材为“精品”,以行政手段占领市场。过去不搞精品教材,自有精品教材问世,如北京大学王力教授编写的《古代汉语》(1~4册),几代学子受益。如今大搞“精品”教材,未见得有很多精品问世。
 
再说,是不是“精品教材”,只有授课的教师说了算。高校教师不是中小学教师,他们有教学的自由,有自主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权利。高校搞“精品教材”还不如用这笔钱来奖励教学和科研优秀的教师。
 
[19]soifaint
 
教材不完善,很容易导致水平不足的教师胡乱授课。留白基本是扯,我的经验是留白的部分,学生总是会被一群民科所蛊惑。
 
[18]zss152435
 
你这是想断一部分人的财路哦。呵呵,不要命了啊。
 
[17] 匿名
 
目前编教材是一种福利,是一种垄断,只有您占据一官半职,您才能编教材,编的教材也只能给自己的学生用,别的学校不会采用,因为人家也有自己的自留地。
 
[12]邹谋炎
 
确实,“精品教材”非精品,“规划教材”为政绩。好教材对学生有益。但产生好教材必须:(1)教师对指定学科有深入全面的认知,包括历史、现代发展和应用;(2)对如何让学生学懂、掌握知识有经验积累;(3)准备为写出好书付出心血,而绝无牟利之心。
 
[8] 匿名
 
各种版本的教材,其实大同小异,每门课的核心无非就那些,没必要打着加强教材建设的旗号抄来抄去。同意3、4楼的观点。潜心出精品,比年年改版本重要!
 
[6]刘庆生
 
任何一门课程教材的基本内容(或者说核心内容,尤其是基础课)就那么多,用不着搞什么统一教材。所谓XX级别的“优秀”教材,无非是为这些编教材的人提职称和得奖服务。我讲专业课多年没有统一教材,但参考书和资料不少,好学生喜欢,应试学生不喜欢。
 
[4]李豆豆
 
教材是应该强化建设的。但不是这个规划法。
 
教师在讲学的过程中,如果负责任的话,总是愿意去思考怎么把一门课上好,讲的学生能够听懂,更加有效率。讲课的方式不一样,自然讲的内容的安排和例题的选择都有自己独特看法。这种积累多了,写成教材。应该是好事。
 
但现在的问题是,一门课上课没几年,就想编教材。这个教材编的质量是可想而知了。我们父辈时课没上就编教材,是时代的问题。不能套用到现在。我认为当前的问题在于让很多三十几岁的人编教材,就是错误。课程评价中把教材分等级给分,更是错上加错。
 
[3]逄焕东
 
所谓的“精品教材”、“规划教材”,是行政部门截留教育资源,然后胁迫教师们按照他们的意愿,帮助他们制造政绩。这个过程中,政绩和教师的“教材”成果是主要的,教育本身倒成了其次。这样的高等教育能成一流,天理难容。
 
《中国科学报》 (2012-04-06 A3 博客@科学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