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云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3-28 6:45:3
选择字号:
对国内医患血案的再思考:
专业精神须有专业体制承载

 
>>>本期关键词:医患
 
据《健康报》报道:3月23日下午4时许,一位年轻人持刀闯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办公室行凶,造成医务人员1死3伤。
 
据悉,犯罪嫌疑人因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于2011年3次到该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今年3月23日早晨9时许,他在其爷爷的陪同下来复诊,下午4时许便制造了惨案。犯罪嫌疑人逃离现场后自杀未遂,在该院急诊科包扎伤口时被公安干警捕获。
 
经全力抢救,3位受伤医生目前伤情趋于稳定,但28岁的医学硕士研究生王浩却永远离开了人间。
 
■吴云鹏
 
国内的医患关系已经到了极端恶劣的地步,医患的积怨在我以前的博文中有过分析,这个恶性事件绝不是偶然的,这种必然的后果不知道何时会伤害到下一位受害者,应该分析更深层次的因果联系。
 
在北美也曾遇到过几次恶性事件,一次是做住院医生时,向一群愤怒的非裔家属解释患者的死因,二十多个人七嘴八舌地质问,有几位口袋里带着硬邦邦的家伙,稍有差错今天就不能在这里写博客了,也许就成了当年华文媒介的一条新闻,这件事情最终被我轻松地化解了。另有两次是在中西部门诊时遇到精神不正常的患者有不正当的要求如索要Narcotics,很容易就对付过去了。
 
在北美,医患关系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关系,掺杂着基督教的人文,商业的契约,及专业的精神等等,对专业的要求与训练是非常高的,如果缺乏Convince(说服)、Persuasion(劝导)、Communication(沟通)的能力,在北美是不能从事医疗行业的。
 
由于历史、人文和体制的因素,国内的医患关系被极度地扭曲了。历史上的医患关系真实情况如何?所谓“大医精诚”,医生确实如儒家思想熏染的那样如“圣人”一般吗?从两位传奇人文大师的作品中,能看出近现代的中国医患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现实文化。
 
一位是老舍,他在一篇小说中写民国时期的郎中割痔疮,先要价然后在手术进行到一半时再找借口提价,病人在术台上只好答应,这篇小说我已经找不到了。另一位是钱钟书,他在《谈教训》一文中提到:“世界上有许多挂牌的医生,仁心仁术,人类何以有疾病。不过医生虽然治病,同时也希望人害病:配了苦药水,好讨辣椒钱;救人的命正是救他自己的命,非有病人吃药,他不能吃饭。”我并不认为他们对西方的医患文化有深刻的经历和了解,对这种丑陋人文现象的挖苦和嘲讽正是当时国人医患文化的一种现实写照。即便经过改朝换代,这种深藏于文化中的人与人的医患关系会有所改变吗?而如何改变则是很深的人文课题。
 
西方医学传入中国最早最系统起于协和医院,带来了专业精神和崭新的医患人文,大树特树的白求恩精神其实是西方的专业精神,而专业精神必须有相应的专业体制来承载。然而这种专业体制在众所周知的政治变动如“文革”中已被摧毁殆尽,现在的医疗体制已经蜕变成官僚体制的一个配件。
 
北美的专业体系是独立的,虽然也参加政治游戏,但是不依附于任何的政治势力。北美有许多医改争论,而民间和国会对医疗行业的调查结果都是极为正面的,可以用“Excellent”(卓越)来打分。
 
国内医疗体制在根基上被扭曲,走的是一个歧路,要重建专业体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专业体制对于医生有很高的要求,医生必须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医患关系作为商业契约关系是双向的,在一定的情况下,医生是可以拒绝对“不适合”的患者服务的,如果医患关系不利于患者的病情,应该终止这种关系,在北美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在此透露一下,我有“黑名单”,对于这些患者是拒绝服务的。国内的“单位”式管理体制显然不适合医生的独立自主。
 
医生的劳动在当今中国社会得不到尊重,我的奔驰车每年都要维修,账单中显示的人工费是每小时95美元,要远高于普通车维修的人工费,而一个医生的劳动要远比奔驰车的维修复杂,劳动价值不能体现会是什么后果?这种后果最终由谁来承担是不言自明的。
 
医生不是圣人,是活生生的普通人,他们也有家庭,也要吃喝拉撒尿。政治渲染中捧得愈高愈神圣,在常人心目中排斥得愈重。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我常对病人说,医生不是上帝,现代的科学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常能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这与北美的人文和整体民众的科学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至于法制及系统管理这里就不重述了,梅贻琦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同样适用于高度专业性的医学,作为从国内的体系到北美的体系的经历者,医疗行业除了大楼仪器设备,更重要的是推动医学发展的大师的专业精神,而没有独立自由的体制和意志,现代化的大楼仪器设备终会陈旧而湮没于历史的尘埃……
 
(http://blog.sciencenet.cn/u/yw20002000)
 
[6]proedus
 
系统出了问题,个人再努力,效果也是有限的吧。似乎中国的医生,只在诉苦,对现在的体系没有知觉或改善要求。不知这样讲合理不?
 
[5]陈珍珠
 
除了同行,谁知医者心???
 
[4]tribbie
 
老师好,我是一名医学在读硕士,上周五发生了哈医大的恶性案件,非常震惊!对周围有些人,包括自己不学医的同学的那种冷漠,我觉得非常愤怒。病人常常对医生要求和期望过高,以为病都能完全治好,但是这很不现实,再加上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选择一些特殊案例扭曲报道,误导了舆论导向,都加大了病人对医生的误解,医生的确是普通人,工资低,压力大,中国病人太多,家属也多,随便都是呼呼啦啦一大帮人。所以医生的负担和所有其他工作的人一样,或是更甚于他们。但是撇开案件不说,愤怒之余,也会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
 
1.不知您有没有关注过“@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的新浪微博,她是协和的医生,有一次遇到一个自己带教的学生基础很差,就和他谈话,然后被学生反问一句:姐,学医的哪里还有尖子生啊?
 
2.确实有一些医生态度比较差劲,我身边就有,在门诊大声斥责病人什么的,中国的门诊环境您也知道,有时候病人会涌进来很多,我觉得这种态度对医生自己影响也不好,对病人也是一种非常损面子的事。
 
3.中国的医学院扩招太厉害,这个问题由来已久,门槛低,质量差……本科、研究生、博士教育都有问题,现在的医学教育被发表文章束缚了,有很多垃圾文章、造假文章横行,不可避免地拉低了国际学术界对中国文章的印象。
 
唉,我觉得还是体制问题。如果升职称不要求这么多文章、如果提高医院对医生的保护制度、如果提高医生的待遇……不过这都是些美好的愿望而已。现在的医疗环境和医疗教育一团乱。
 
《中国科学报》 (2012-03-28 A3 网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