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芳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3-14 7:1:46
选择字号:
罗群:为我国陆相盆地油气勘探铺路

 
■徐芳芳
 
近期,教育部组织评审的2011年度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进行了公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罗群博士领衔的“陆相盆地断裂控藏机理与模式”被授予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从地质上讲,我国具有独特的国情——陆相为主、断裂发育、相变剧烈,东张西压、运动频繁,这就使“断裂的控盆控烃控藏特征明显但又极其复杂”成为我国陆相盆地的重要特征。多年来,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却仍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有效缓解目前日益突出的油气供需矛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罗群率团队进行了长达15年的探索。经权威机构查新和检索,该项目所提出的“断面优势运移通道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断裂控烃理论”均为国内外首创,而根据“断层体圈闭(油气藏)”概念,建立的四种断层体圈闭聚油成藏模式,也属于国际同领域的“第一次”,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此外,他们依据断裂输导作用提出的新的生储盖组合划分方案,拓宽了油气勘探领域;所建立的断裂带分带结构控藏模式,也为合理分析和评价断裂上下盘油气成藏条件,降低断裂上下盘领域的油气勘探风险提供了依据。该项目成果不仅对陆相盆地,也对断裂发育的海相盆地;不仅对国内,也对海外油气勘探均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松辽、渤海湾、江汉、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塔里木等十多个盆地,利用项目成果实施各类探井199口,探明含油面积183.2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292×104t,获间接经济效益241.98亿元人民币,直接经济效益25.2亿元人民币,为我国东部老油区稳产和中西部新探区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近日,断裂控烃理论指导部署了马达加斯加第一口工业油气流井,结束了西方石油公司长期勘探没有重大突破的历史,凸显了中国油气勘探理论的先进性。
 
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项目成果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该项目为基础,罗群团队出版专著两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多篇。其《断裂控烃理论》不仅早已被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石油院校收入研究生教材,被大庆等油田作为指导油气勘探开发的理论依据,还为国内外学者纷纷引用,并被《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推荐到全球科技信息平台(sciencedirect)在全球发行。2009年,罗群创立地质领域学术网站“地质论坛(www.dizhiluntan.com)”,创办“地质论坛”研究会,经该网站宣传后,“断裂控烃理论”点击量超过10万人次。为了深入推广普及该项目成果,罗群受邀到大庆等十多个油田进行学术交流,为胜利、大庆、辽河、新疆等油田举办专题培训班多期,学员超过1000人。在为油田培养大批技术骨干的同时,他还培养了一批研究生,促进了油气成藏学科建设和勘探领域科技进步。
 
罗群的成功并非偶然。强烈的敬业精神、浓厚的创新意识,令他在盆地构造研究与断裂控油气作用分析、地震—地质一体化研究等领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学术风格。曾主持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专项一项,参与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十余项。除“断裂控烃理论”外,2009年,他还提出“地震成藏学”概念,并在2011年初步建立“地震成藏学”的学科理论框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局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著学术著作四部。2010年被授予“中国石油大学2008~2010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中国科学报》 (2012-03-14 B4 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