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佟彤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3-6 7:14:38
选择字号: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黄因慧:
高考制度改革要积极推进

 
■佟彤
 
“在目前多元评价机制下,一个学生的素质和潜质,绝不是仅用高考分数就可以衡量的。”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黄因慧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不讳。
 
他认为,目前实行的高考制度注重知识而忽略了能力,重在反映学生的记忆和解题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考核,只求统一而忽略了各高校对人才需求的差异。
 
被誉为高考改革破冰之旅的自主招生,随着其规模的扩大让更多高校有了招生自主权。然而,在经历了十年的探索之后,自主招生考试试题更加趋于规范,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综合知识的把握能力,从而使其对考生而言宛若另一场高考,对高校而言演变成“掐尖”大战。
 
黄因慧表示,自主招生的初衷,是为了选拔那些高考中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自主招生,要与高考形成差异,考核思维重于考核知识,鼓励高校根据自身的培养需求制定考核模式和内容,不要千校一面。
 
据黄因慧观察,通过自主招生方式选拔出来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创新能力方面比非自主招收的学生要稍好些。2001年,南航通过自主招生选拔录取的福州八中的小发明家胡铃心同学,当时他的高考分数未达到一本省控线,但南航考查了他高中阶段的表现,看中了他对航空知识的浓厚兴趣以及他在知识运用上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破格录取了他,胡铃心成为福建省第一位因发明创造被重点大学破格录取的学生。
 
胡铃心入学后,南航为他开放了大学生科技中心和创新实验室,提供了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还安排了航空宇航学院院长昂海松教授担任其导师。在南航这片沃土上,胡铃心获得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飞向未来——国际太空探索创新竞赛”亚洲赛区第一名、第二届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专业组一等奖、全国三好学生标兵等称号。
 
黄因慧表示,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对考生进行了基本的筛选,在我国总体高等教育资源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可以保证相对高水平的学校招到基础知识扎实、素质较突出的学生,从而确保高等教育起点公平和效率,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但同时,高考改革还应该积极推进。
 
黄因慧建议,高考应由一次考试向多次考试转变,实行考试证书制,每次考试成绩有效期为两年,在此期间学生可凭此证书报考限定的部分高校(通过考核的“招生制度完善、监督保障有力”的高校),保证他们拥有多次平等的选择权利。“证书表明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既为高校选拔学生提供参考,也可以直接作为学生到社会求职的依据。”
 
《中国科学报》 (2012-03-06 A4 两会话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