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麻庭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2-7 22:38:6
选择字号:
科普沦陷始自小学

 
■麻庭光
 
为什么没有炸药奖(诺贝尔奖——编者注)获得者?为什么原创贡献很少?广州小学实验(指广州小学生米饭行为实验:米饭被大骂一个月会变臭——编者注)告诉我们,科普毁于小学阶段。伟大的乔布斯提出的求知原则: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中国学生的好奇心恰恰在小学阶段被人为毁掉。从小学生执行这种没有依据的伪科学实验来看,国内的小学教育没有灌输正确的科学态度,甚至没有正确的科学解释。搪塞而已。
 
相比美国小学教育的游戏和活动,我们的教材有很大的问题。比如蜡烛灭火实验,“权威”的说法是二氧化碳灭火,消防工作者的认识是“由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密封空间的氧气浓度持续下跌的结果,导致依据氧量发生氧化反应的放热量,不足以维持火焰的临界温度,因此火焰熄灭”。因为理论不正确,所以我们把密封空间的水面上升,解释为氧气消耗的结果,其实这是密封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虽然氧气有消耗,但二氧化碳有生成,所以总气体量变化不大。有人向主管部门反应,主管部门无动于衷,反正是小学生,骗骗他们就可以了,何必较真?
 
我国的观念,总是大学生教中学生,中学生教小学生,如此好像很公平。美国是炸药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审查中小学物理教材,唯恐向小学生们灌输错误的观念和虚幻的认识。越简单的知识(人们当做常识),越需要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因为事关重大,影响深远。这是一个科学态度问题,基本的素质问题。日本伟大的数学家小平邦彦(从德国回去的,带出了日本的一个数学流派),也是亲自修改中小学数学教材,以图在短时间内灌输正确的观念,而不必未来花大力气去纠正。我们的大学生,经常在和中小学阶段被灌输的错误观念苦苦挣扎而不自知,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正确的启蒙。
 
广州小学生实验有什么问题?理论不足,定量不足,方法主观,不是科学态度。美国小学四年级开始做实验,做观察,写报告,作图表,作汇报,不亦乐乎。国内小学生为拼写法、发音、错别字、语法、和有中国特色的历史观而苦苦挣扎。一个小学生,如果满脑子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这很正常么?唯恐小学生不爱国,结果长大了就移民。美国小学生,一年接触一门外语(几个星期而已),培养人们的兴趣,中国的小学生,一辈子苦读英语,却不是为了应用,而是为了考试。我们社会那么敌视外国,敌视外语的态度,其实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了。大人活得窝囊,就寄希望于小学生,于是小学生活得更窝囊,以取悦于家长、老师和社会。整个社会的教育观都是扭曲的,因为我们的小学教材有问题。 大家都在谈论大学教育问题,其实根子在小学教材内容的取舍上。
 
其实由我来评价小学教材不合适,我根据印象写成,并没有调查小学教材中每一个错误的观念。但是,从我看到的国内小学生实验中和乔布斯提出的做人原则中,我看到了差距。如果小学生从小就被灌输了错误的观念,我们科学工作者是无能为力的,因为科普没人看,态度没人学,视而不见,闻所未闻,无论多么天才的作者,碰到这种消极态度的读者,只好推枰认输,自认倒霉。无论多么神气的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碰到这样的学生,气得只好到科学网来开博了。这可能就是国内科普发展不足的原因吧,需要从小学开始扭转。
 
国内虽然有那么多的院士,却很少有人认真为小学教材的正确性而付出,所以也许是个专家,却无法算得上大家。对于一个羞于提问,懒于学习的学生,还是要问一声:您上过小学么?你的小学教材有问题。
 
有道是:人之初,性本善。苟开蒙,益终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45]SmileyCat
 
这问题大概不能都怪罪到小学教育,往深里追究,那是对待事物和做人的态度。中国自古以来注重的是听话、孝顺、光宗耀祖——一句话,为了别人活着。而寻找真理首先要求放下被灌输的那些条条框框,专注于事实。那需要一颗单纯自由的心。
 
博主回复:一个人的成长,总有社会和校园的双重贡献,您说的是社会,我说的是校园。其实,这也是社会发展过程的必然现象,在那些大牛们关注之前,美国的教材也是错误百出的,我只不过提出一声警醒,该改革教材了。不要让我们的儿童,输在起跑点上。
 
[27]mmse
 
我想问题的关键不是科普不足,而是我们的教育在破坏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对未知新奇事物的兴趣。根子在应试教育。由于分数是天大的事情,因此学生完全被“正确答案”和“规范性”绑架了,因为扣分只发生在答案不正确或者答题不规范上。我们没有机制去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事情到底是什么样的。他本人以及家长根本不敢让孩子去尝试错误的和不规范的做法。
 
实际上,只要孩子们愿意去试就是很好的事情。当他经常去试,自然就能更好地体会认识其中的原理。灌输正确答案式的科普将使问题变得更糟糕,因为它在破坏孩子们本能和自然的自由思考角度。须知:炸药奖及其他重大科学发现往往是发现者具有和一般人不一样的思考角度。按大家都能想到的路线和方式去想,创新几乎是不可能的。
 
[8] 匿名
 
顶。我是做小麦育种的,在女儿小学的语文书上看到“金秋十月,麦浪滚滚”之类的描述,那应该是女儿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记得当时关于上述问题写了大半页A4纸,告诉女儿的语文老师那是错误的,小麦不是在十月成熟的,但老师回复“总有个别的地方是十月的吧”,而不愿意更正错误。要知道即使在春麦区,十月小麦成熟也是很迟的了。所以小学老师的科学素养实在不敢恭维。后来随着女儿的成长,她的好多科学问题只能是我到处买相关的书籍来让她自己看,小学的科学老师经常被女儿的问题难住。所以不是小孩子没有兴趣,而是老师没有能力引导。
 
《中国科学报》 (2012-02-08 A3 网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