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2-26
选择字号:
清华EMBA十年以来首次推出全新课程体系
管理教育无须“制造者导向”
 
■本报记者 陈彬
 
不久前,在清华校园里,一位授课老师上完一门题为“清华探究”的课程后,收到了学生发给他的一条短信。短信上说,“清华探究”是一门极其好的课程,这不是他的结论,而是同学的共识。
 
粗看这门博得学生喝彩的课程题目,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是清华新开的一门选修课,实则不然。这其实是清华新近推出的EMBA课程新体系中,很有分量的一堂课。与这门课程同时诞生的,还有一系列新的课程和新的理念。
 
繁荣背后的隐忧
 
中国的EMBA教育出现于2002年,至今整整10个年头。这期间,该项目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今年10月,英国《金融时报》公布了2012年的全球EMBA项目排名。13家中国商学院的项目进入百强。在前10名的EMBA项目中,有3项来自内地商学院,清华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EMBA国际项目更是名列全球第四。这样的成绩在绝大多数国内学科的世界排名中都是见不到的。
 
应该说,这样的数据反映了中国EMBA教育的利好一面。但在另一方面,10年间世界经济格局和中国企业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但EMBA教育的课程体系却没有跟得上形势,这引起了一些人士的思考。
 
“今年我们针对EMBA的课程,先后召开了10次研讨会。”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说,在讨论中他们发现,清华以及中国其他首批开办EMBA教育高校的课程体系大多基于当时的MBA课程体系。但事实上,EMBA学生与MBA学生有很大不同。MBA的学生平均年龄30岁左右,而EMBA则是40岁出头;前者的定位是培养未来领导者,而EMBA学生多数已经是领导者。所以EMBA学生需要的是思考宏观问题,而不能停留在技术层面。
 
“我们也曾参考过国外商学院EMBA课程,但发现其课程与MBA并无二致,参考价值不大。所以我们必须创新,设计出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全新课程体系。”钱颖一说。
 
新体系的“中国味道”
 
仅仅在名称上看,清华经管学院推出的课程体系就很有“中国味道”。
 
据介绍,清华EMBA新课程体系主体分为四大模块,即“天”、“地”、“人”、“通”。其中“天”是指企业的宏观经营环境;“地”是指企业经营管理之道;“人”是指领导者的领导力;“通”要达到的境界是“会通”,即领导者要达到古今会通、中西会通、文理会通、商工会通。
 
“清华EMBA希望营造的企业和企业领导者的新境界就是知晓‘天时’、把握‘地利’、创造‘人和’、会通‘八方’。”钱颖一说。
 
“清华探究”便是“通”模块中的一门课程,主讲老师、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学者黄延复已年逾八旬,在清华校园工作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在授课中,黄延复将带领学生游走校园,通过对人物、历史、轶事的讲解,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清华、了解中国近代历史。
 
在学分方面,国家规定的EMBA学位必须完成32学分,清华EMBA设计了至少22学分的必修课,除此之外的10学分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任意选择。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制造者导向’理论。通俗地说,就是我能制造些什么,我就想引导消费者买什么。但在管理人才的教育上,我们定然不能有这样的导向,而是应首先认清我们的学生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再由此安排自己的课程。而此次推出的新课程体系便是这样诞生的。”清华经管学院党委书记杨斌如是说。
 
把工作做到授课之前
 
近期,经常有关于国内某些机构EMBA教育的新闻出现在报端,引起公众对EMBA教育的质疑。钱颖一并没有作任何评论,只是简单地表示,扎扎实实地做好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怎样做才算是扎扎实实呢?
 
据了解,此次新课程体系的推出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清华经管学院制定的“清华EMBA创新发展2012计划”中的核心一环。除此之外,整个计划还包括招生推广、教学手段、校友活动、后EMBA项目以及国际项目等诸多配套措施。每一个措施背后,都凝聚着制定者的深思熟虑。
 
仅以新课程体系教学中的师资配备为例。据介绍,新课程体系的教师由3部分组成:清华经管学院教师、清华其他院系教师以及校外的专家学者,其中云集了一大批知名学者,而在这些教师的考核上,清华便选择了一种很“扎实”的方式。
 
“对老师讲课水平的考核多为课后考核,虽然能发现老师的不足,但由于课已经上完,很难补救。因此,我们要把工作做到课前。”钱颖一说,学院在开设一门新课之前,会请来数十位资深校友担任“荣誉评审”,授课教师要在他们面前将课程全部讲授一遍。荣誉评审当场指出其不足,如果问题太多甚至可以要求更换教师。
 
钱颖一曾亲身经历了“清华探究”课程前期评审。最终,那些带领学生讲解校园的老师因为讲解不够细致,被荣誉评审否定——这才有了黄延复的“出山”,才有了学生对课程的赞不绝口,同时更有着钱颖一和同事对课程体系的信心满满:“我相信新体系不仅为清华EMBA输入了新的活力,也会对中国EMBA教育有所推动和引领,这也是我们所最为希望的。”
 
《中国科学报》 (2012-12-26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