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2-25
选择字号:
自然子刊综览
 
《自然—神经科学》
 
雄性大鼠“吸毒”
 
或可防止后代“重蹈覆辙”
 
据本周《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雄性大鼠服用可卡因后,会诱发产生一种可遗传变化使得其后代的可卡因成瘾行为反而会有所减少。
 
R. Christopher Pierce等人发现,在雄性大鼠被允许自行服用可卡因60天后,其可交配繁殖出较能抵抗成瘾行为的雄性后代,但这种情况没有在雌性后代中出现。
 
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中存在一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这种因子的表达增加被认为可以减少啮齿目动物的药物成瘾行为——实际上,研究人员发现上述大鼠雄性后代的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中的BDNF表达水平更高。通过对这些后代的BDNF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乙酰化作用也有所增强(乙酰化作用是基因的一种化学变化,可允许基因更大表达的产生)。BDNF的乙酰化作用增强也能在父辈大鼠的精子中找到,这表明可卡因的服用能导致这种变化并遗传给下一代。
 
这项发现反驳了有关父辈服用可卡因会导致后代吸毒可能性增加的人类流行病学依据。但是,这项研究有助于强调一点:谨慎对比评估药物滥用的生物学和环境学影响对全面了解成瘾的遗传性是必要的。
 
《自然—细胞生物学》
 
科学家揭示人体配子发育过程
 
本周发表在《自然—细胞生物学》上的一项研究重点揭示了人体配子是如何发育的。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或有助了解女性卵巢内卵母细胞和男性睾丸内干细胞的发育,从而为今后在培养皿中尝试培养配子提供一个指引方向。
 
处在生育年龄的成年人中大约十分之一患有不育症,且大多数病因不明。尽管人类的生育年龄处于15岁到45岁之间,但人体配子产生的时间要比这更早一些。因此,这意味着成年人的生育问题或许是由胎儿时期配子前体成型问题导致的。
 
Amander Clark等人将人体配子前体——卵母细胞和精子——从受精后6到20周的胎儿体内分离出来,并记录下引发前体出现的各种早期活动,而在此之前,有关配子成型早期阶段的各种可用信息均来自于对小鼠的研究。通过借助某个细胞表面蛋白表达分离人体配子前体以及从全球范围分析其DNA、RNA和蛋白质的变化,研究人员鉴定出两种主要的发育阶段,其中一种已在小鼠研究中获得确认。
 
《自然—地球科学》
 
极地风暴对北大西洋
 
翻转环流有显著影响
 
据《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项报告称,大西洋最北区域的极地风暴由于体型过小且持续时间过短而难以被大多数气候模型解析,但是其对北大西洋的翻转环流却有显著的影响。因为这些风暴的发生频率被认为将随着地球变暖而下降,所以海洋环流将比目前气候模型所预测的还要减弱更多。
 
Alan Condron和Ian Renfrew将引发极地风暴对海洋环流影响的洋—海—冰模型数据与不引发前述影响的模型数据进行对比,他们发现如果考虑极地风暴的影响,那么北大西洋的主要环流线路将产生更多的海水输送。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每年数以千计横贯北大西洋北部的极地低压系统的影响需要纳入气候预测模型的考虑范围中。
 
(张笑/编译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naturechina.com/st)
 
《中国科学报》 (2012-12-25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