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1-7
选择字号:
为好人找项目为未来找方向
 
■李侠
 
随着国家科研投入逐年增加,各类基金申请数量也快速增长,基金申请日益成为科研工作者的一种生活常态。据笔者这几年的观察,科研工作者每年至少要花上两个月时间去写各种标书或“本子”,再加上中国科研工作者面临的各种会议,导致时间的损耗惊人。
 
当下科技工作者普遍感到用于科研的时间严重不足,这种局面令人无法接受,毕竟科研成果的产出量是投入时间的函数,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变基金申请模式恰恰是未来科技管理改革的思路之一。
 
美国科学史家霍勒斯·贾德森在《大背叛:科学中的欺诈》一书中提到,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自然科学分部主任沃伦·维夫的一种资助模式很有启发性。
 
沃伦·维夫原本是一名数学家,也是一名优秀的科技管理者,在其担任主任的23年间,倡导一种很有远见的资助模式,既培养了数名诺贝尔奖学者,也开创了基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新领域,总体资助效果非常显著。
 
沃伦·维夫的管理理念,一是寻找有前途的年轻科学家进行资助;二是寻找此前联系并不紧密而现在开始结合的边缘领域进行资助。这个资助模式的深远意义在于把现在与未来作了很好的衔接:解决现在的问题需要找到合适的人才,这些人可以通过其杰出的工作为人类开辟一条衔接未来的路;对未来的远见卓识恰恰体现在把科学研究引领到一个有希望的领域。其中第二点尤其难以模仿,它需要的是一种穿透岁月的眼光。
 
笔者曾经把这种模式称作“为好人找项目,为未来找方向”。这种理念也极大地解放了管理者与科研工作者的时间。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说,这种模式使得管理者与科研工作者分工更明确,也更符合经济学原则,促使双方的工作效率都得到了提高。
 
随着国家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每年各类国字号的基金申请数量、规模也在快速增长,使得科技管理部门组织的评审工作也随之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拿目前国内影响最大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来说,2011年,共受理面上与青年项目的申报合计130153项,最后经评审资助28575项。如果按每个专家评审20份标书来计算,每年也需要调动6500余名专家来参与评审工作,这是非常庞大的工作量。耗时费力不说,由于竞争加剧,各类潜在学术不端行为也容易出现。
 
目前虽然无法准确知道每年用于各类科研项目评审的费用到底有多少,但数额肯定不小。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维持或者缩小申请规模是当下和未来都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对于申报者来讲,每年撰写标书的时间也浪费极大,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中标,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来修饰甚至编造科研神话,导致原本就已经稀少的科研时间被进一步占用,从这一意义上说,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都成了评价体制的牺牲品,就管理而言,科研管理体制的再造在当下的中国就具有双重意义。
 
结合中国的实际科研状况,笔者认为应该对沃伦·维夫的模型进行改造,设计一种项目资助的“三明治模型”,它的实质是把项目与人综合考虑,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一种科研选择模型,这也是当下中国科技为社会服务的紧迫的任务。
 
三明治模型的最大好处就是把当下最好的人与最亟须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也许最亟须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最前沿的问题,但这种努力能够快速获得社会与公众对科技投入的认同与信任,只有这样,未来科技的发展空间才不会萎缩。
 
基于上述考虑,不妨在中国各类科学基金的分配中设立一些资助特区,规模可以很小,但必须很精锐。让一些最优秀的人从烦琐的申报中解放出来,这就相当于提高了科研效率,而且在操作层面上发现这些优秀人才并不难。
 
按照中国道家的说法,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其实这也是对我们长期以来所践行的无所不管管理方式的一种主动修正与再造。
 
《中国科学报》 (2012-11-07 A3 基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