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芸 麻晓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0-12
选择字号:
中国文学被遮蔽太久

 
2009年,莫言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介绍其作品《生死疲劳》。 新华社供图
 
■本报记者 李芸 麻晓东
 
10月11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中国作家莫言。
 
当晚,在接到诺贝尔评委会电话通知后,57岁的莫言笑言自己是“相对年轻的获奖作者”,而在《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中,采访对象均评价,对莫言乃至中国文学来说,这个奖是“姗姗来迟”的,甚至“迟到了20年”。
 
实至名归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张志忠在1990年就出版过国内第一本比较全面地对莫言创作进行研究的专著——《莫言论》。在得知莫言获奖的消息后,张志忠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莫言的获奖不是意外,他完全有足够的文学成就。”
 
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久辛称学长莫言为“大师莫言”。他说:“如果纵向地和中国作家比较,其作品在思想的深刻性、丰富性上,超越了上个世纪的大师巴金、老舍、茅盾等。如果横向地和世界作家比较,他作品的艺术形式亦毫不逊色于以形式主义著称的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略萨。”
 
莫言是一个在艺术形式上不停探索、寻找新的表现方式的作家。他从当年受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写带有现代主义色彩的作品开始,逐渐尝试各种形式,从《生死疲劳》的章回体写作,到《蛙》里的多文体创作,既有剧本式写作又有通讯式写作。“他一直在探索,虽然莫言不一定每次都非常成功,但他在30年里不停地寻找新的表现方式,使每一部作品都自觉地和上一部作品拉开距离。”张志忠说。
 
而这也是莫言被视为优秀、清醒的当代作家的最重要原因。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莫言作品的特色还在于其对本土特色的挖掘。他虚心向世界学习,但并没有拜倒在西方的石榴裙下。他的《白狗秋千架》、《天堂蒜薹之歌》等一系列作品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他是有着自己的根的一棵疯长的大树。”王久辛这样评价。
 
莫言表达了农民心声,又为中国乡土文学开创了新局面。他不但表现了农民的悲凉和苦难,也表现了中国农民的创造生机和神奇想象力。
 
不容忽视的中国文学
 
不仅莫言早就应该获奖,还有数位中国作家、诗人也有潜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简宁几天前在他的微博中列出了他认为应该获奖的作家名单,包括张承志、贾平凹以及诗人欧阳江河。他说:“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从来就没有高下之分。中国没有获奖,最重要的原因是语言不通。没有好的翻译,西方理解中国文学是有难度的。”
 
王久辛也认为中国的文学一直处在一种“被遮蔽的状态”,西方对中国文学有偏见,“莫言的作品逼得西方不得不正视中国作家,承认中国作家的优秀。莫言的获奖有点像当时的中国女排,是零的突破!”
 
“莫言获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他是我们30年文学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颗明星。我们不但有这样的明星,也有璀璨的星群。莫言的获奖也是国际上对我们30年来文学发展的积极肯定。”张志忠说。
 
对莫言获奖的原因,张颐武认为,一方面由于其文学成就,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崛起与影响力提升的体现。
 
自信与淡定
 
莫言的获奖对于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学来说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简宁对此欢欣鼓舞,他说:“这必将引导国外读者对中国文学重新认识,同时对汉语作者自信心的提高也很有作用!”
 
张颐武认为,莫言的获奖可以使我们的心态更加平和,“过去没得过,现在得了,就好像我们的水痘终于发出来了,有了免疫力,才更从容,可以更好地从事创作”。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徐贵祥则显露出一份独特的“淡定”,他反问记者:“你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很重要吗?”
 
徐贵祥说:“我认为,当你得到的时候,你可以说它不重要。但是,当你没有得到的时候,你不屑一顾,那就是酸葡萄心理了。莫言得奖对于中国文学,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个影响有多大,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真的不好说,我们这群人是一群捉摸不定的人……”
 
《中国科学报》 (2012-10-12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