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庆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31 7:25:24
选择字号:
印楝素产业瓶颈待破解

 
印楝树果实
 
■本报见习记者 王庆
 
随着近些年农药残留影响农产品安全问题受到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使用绿色农药的无公害农产品市场需求呈增长趋势。
 
从植物中提取,具有抗病毒、杀虫等效果,同时低毒、低污染的植物性农药被寄予厚望。
 
印楝素,就是植物性农药的典型代表之一,被广泛用于防治棉花、蔬菜等农作物上的多种害虫,并且对人畜低毒,是一种高效、低残留及高选择性的无公害生物农药。
 
德国学者巧遇印度“神树”
 
印楝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原产于印度次大陆。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代印度人就已使用燃烧的印楝叶来驱蚊,或将叶片放入谷堆中或折叠衣物中驱虫。这种简单、原始的防治害虫方法沿袭至今。1968年联合国在一份报告中称印楝是“本世纪对当地居民的最大恩赐”,印楝被美国农业部誉为“可解决全球问题的树”。 印楝更是被一些地方的土著居民封为“神树”。但是长久以来人们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为这种树带来了“神奇”作用。
 
20世纪60年代,一位德国植物学家在印度考察时遇到了一场蝗灾。一群蝗虫铺天盖地地压向一片作物,顷刻之间,这片作物就被蝗虫蚕食得荡然无存,但是其中有一棵树却安然无恙,这就是印楝树。经分析研究,这位科学家发现印楝树的种子等部分含有一种物质——印楝素,正是由于它的存在,印楝树才具有了驱虫治病的神奇功能。
 
我国没有自然分布的印楝。198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善欢等人从非洲多哥成功地将印楝引种到广东和海南,后经解培惠等一批学者的努力,成功实现印楝北移,使得印楝的种植纬度从北纬18度提高到北纬27度。迄今我国广东南部、海南、云南及四川局部地区均可大面积种植印楝。
 
印楝素防害虫 印楝树保水土
 
据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徐汉虹介绍,印楝素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生长发育调节和拒食为主要方式,可以抑制幼虫到蛹期的生长发育,症状表现为幼虫蜕皮受阻而死亡,或蜕皮后形成幼虫—蛹中间体,造成多种器官畸形而致死。
 
印楝素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昆虫取食,使昆虫消化不良,也可造成昆虫厌食反应,使其取食量下降。
 
还有资料显示,印楝素可以干扰害虫繁育,甚至导致害虫不育。
 
目前已有印楝素农药产品包括:0.3%印楝素乳油、0.3%印楝素增效型环保乳油等。其中,0.3%印楝素乳油曾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印楝素植物性杀虫剂制剂曾获得“广东省发明专利金奖”。
 
印楝树还被认为可以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印楝树被大面积种植于攀枝花地区,以治理长江上游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顽疾。印楝因此甚至得到了“绿色黄金”的美誉。
 
2001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听取了徐汉虹有关印楝项目的汇报后,对印楝的生态保护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7年,徐汉虹领衔的“印楝生态林建设与印楝环保农药的研究推广”项目获得了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授予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
 
多种因素限制印楝素产业
 
尽管有上述多种优点,并且早在1997年国内首个印楝素农药产品就已登记成功,然而十多年来,印楝素农药一直仅限于中小企业生产,或者是农药企业的非重点品种。
 
到底是哪些因素限制了印楝素农药的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呢?
 
某农药企业负责人表示,印楝素虽然具有低毒、环境友好的优势,但是农民在选用农药时首先考虑的是“杀伤力”和用药成本。
 
化学农药的效果容易立竿见影,而且成本较低。在这方面,印楝素等生物农药则处于劣势。
 
印楝素的特点决定了它需要提前施用,而农民的用药习惯往往是见到虫害之后再用药,甚至会在化学农药不见效之后才会使用印楝素这样的“贵药”,这恰恰违背了印楝素须提前喷洒的使用规律,而且印楝素的作用机理并不是立刻将害虫毒死,这就给一些选用印楝素的农民造成了印楝素“不好使”的印象。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环境室主任姜辉表示,印楝素农药确实对使用技术有要求,时机和方法都要得当。如果使用技术不到位就可能会影响药效,进一步影响该类产品的推广应用。
 
徐汉虹说:“防止害虫破坏作物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把害虫立马杀死。”
 
传统观念认为,农药喷洒过后,能见到害虫大面积死亡就代表农药有效。印楝素的防虫特点则在于其拒食作用和干扰害虫生长繁育,而不是将害虫快速杀灭。
 
徐汉虹进一步解释:印楝素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平衡。有些农药虽然杀虫彻底,但也可能会同时杀死害虫的天敌,或者使其天敌失去食物来源,从而破坏生物链。天敌大幅减少后,害虫就有可能会卷土重来。
 
徐汉虹等科研人员正在通过“糖基导向”技术对印楝素农药进行改良,提高其精确度。
 
关于成本较高的问题,徐汉虹认为通过规模效应可以降低印楝素成本。
 
投资大、周期长和不确定因素造成了投资者对进入这一领域持谨慎态度。
 
先进的印楝素提取和生产设备投资巨大。以德国“克虏伯”设备为例,其购置成本就高达2亿元。
 
印楝从种植到结出可提取印楝素的果实通常需要3年时间。收集果实、提炼加工、投放市场等等都需要消耗一定时间。印楝的种植也不能排除自然灾害的风险。国内资本更喜欢周期短、风险低的项目。
 
不过,印楝素等生物农药对资本的吸引力正在加强。特别是近年来,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问题得到了公众越来越多的重视,从而催生了使用绿色农药的无公害农产品市场。
 
一家投资公司负责人就向记者表示,该公司跟踪印楝素等生物农药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以前条件还不够成熟,但现在通过先进设备可使印楝素农药价格下降1/3。
 
此外,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制订特殊政策,鼓励生物农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应用推广,相关行业协会、专家也在呼吁并争取能够通过税收减免和经济补贴等措施推动印楝素等生物农药产业化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12-01-31 B2 生物)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