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诗钧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2 11:36:15
选择字号:
科研征途默默奉献纳米领域辛勤耕耘
——记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赵永好

 
■黄诗钧
 
兴趣爱好与个人事业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纳米材料领域的赵永好教授认为:只有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与国家社会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个人事业才能越做越好,而兴趣爱好也有了广阔的发挥空间。此外,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只有把自己的科研活动融汇到国内和国际科技前沿的大潮流中去,才能把握科技脉搏而有所作为。
 
十二五期间,块体金属纳米材料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这个学科的魅力和发展前景深深地吸引着他,这位年轻的学者找到了适合自己兴趣爱好发展的事业空间,因此他满腔热情、乐此不疲于此领域。
 
对于结构材料而言,提高强度意味着减轻重量和节约能量。块体纳米金属材料具有高强度而有望成为新一代的高强结构材料。在大规模工业应用之前,纳米金属材料还有很多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昂贵的制备成本,差的塑/韧性,低的稳定性。
 
基于这样的考虑,赵永好教授于2003年起在美国的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开始研究块体纳米金属的增韧工作。
 
经过数年的努力,针对纳米时效强化合金,提出了通过在纳米基体中引入更细小的纳米硬质颗粒来增加韧性和进一步增强的方案;对可以合金化的纳米纯金属,提出通过合金化来降低层错能而实现孪生变形增韧的方案,对于超塑性变形制备的高位错密度的纳米金属,提出通过低温退火降低位错密度来增韧的方案等。
 
结构纳米金属在工程应用之前,在各种复杂服役环境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力学行为以及背后的控制机理都至关重要。通过和美国几个研究组合作,赵永好选择了电解沉积法制备的纳米镍铁合金为模型材料,研究了其在动态冲击和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机理,发现动态冲击载荷通过增强纳米晶粒转动和退孪晶的变形机理而增加了纳米镍铁的塑性,这一发现可能为纳米金属的动态成型加工提供思路。在疲劳载荷作用下,他发现疲劳裂纹形核于纳米镍铁的表面,并向样品内部扩展,在裂纹附近并伴随着明显的晶粒长大,细致的结构观察表明裂纹附近的晶粒长大是通过晶粒转动来实现的。这一发现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结果完全不同(在裂纹附近没有晶粒长大),更新了我们的认识。
 
追求卓越,永无止境。刚过不惑之年的赵永好,未来的路上,一定会顺风远航!
 
《中国科学报》 (2012-01-01 B30 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