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2 11:36:15
选择字号:
赤子之心成就执著人生
——记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蹇锡高


 
■本报记者 潘锋
 
对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蹇锡高来说,没有什么比让他研究高分子材料更加快乐,也没有什么比让他探索高性能材料更加刺激。他曾说,研究高分子材料是自己毕生的事业。
 
回顾蹇锡高的科研之路,他从追赶到超越,突破了西方对我国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长期封锁,让“中国制造”骄傲地屹立于国际舞台上。然而,即便头顶再多光环,他始终不曾停下探索的脚步,一如既往地沉醉在材料科学的海洋里;肩负着无限重任,他依然迈着从容沉稳的步伐,凿开横在我国材料科学发展道路上的座座大山;承载着诸多荣誉,他依旧真诚朴实地对待生活,奖励于他,仿佛过眼烟云。
 
2003年,蹇锡高和团队完成的“含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新型聚醚砜酮(PPESK)及其制备法”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种工程塑料不但满足了航天航空等对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要求,也结束了西方国家在技术上和材料上的长期垄断地位,填补了国内此领域的空白。昔日的获奖情景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然而,时隔八年之后,蹇锡高又带着他的第二代产品,迎来了生命中第二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成为极少数能够两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的科学家之一。
 
痴迷材料 再创佳绩
 
无论是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所长,还是辽宁省高性能树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蹇锡高的履历表里始终离不开“材料”这个关键词,由此足以看出他对高分子材料研究的痴迷和狂热。也正是凭借这份执着的热情,蹇锡高一次又一次登上材料科学的高峰,不断刷新材料研究领域的记录。而促成蹇锡高成功的另一关键词,当属“创新”。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也是蹇锡高一直坚持的科研精神。多年来,蹇锡高所取得的诸多令人惊叹的成果,就是他不断求新、求变的最佳佐证。
 
自1990年回国以来,蹇锡高在我国高性能工程塑料、耐高温高效分离膜、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耐高温特种绝缘材料等领域作出了重大创造性成就和贡献。他从分子设计出发,以廉价易得的苯酚、苯酐为基本原料,经溶液聚合反应,成功研制结构新颖、既耐高温又可溶解的新型杂萘联苯高性能工程塑料系列产品。据蹇锡高介绍,这项研究解决了传统高聚物不能兼具耐高温和可溶解的技术难题,并打破了西方“巴统组织”长期对我国的封锁和禁运。
 
“这种材料是目前耐热等级最高的可溶性高性能工程塑料,不仅可以热成型加工制成各种结构件,还可以溶解加工制作耐高温特种绝缘漆、涂料、分离膜等。”蹇锡高说。目前该产品已远销国内外,市场迅速扩展,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气、能源、交通、机械、石油、化工、环保等众多领域,在工业废水、废气的处理、回收,海水淡化和国防工业等领域展现出不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国防军工不可缺少的新材料。迄今为止,该系列产品先后获得12项发明专利授权,并荣获包括200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在内的10项省部级以上奖励,被国际经济评价(香港)中心评为世界华人重大科技成果。
 
据悉,该研究成果先后通过教育部和核工业总公司主持的小试和中试鉴定验收,鉴定意见均认为:该材料为国际首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且性价比优,应用领域广,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蹇锡高也因在研究中的突出表现和取得的成果,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荣获国务院发展教育突出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仅凭一项研究成果,不但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且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对一般人来说,科研工作能够做成这样,已经算是炉火纯青了。可蹇锡高认为:“科学技术水平每天都在飞快发展,各领域对材料的要求每天都在不断更新,一时先进不代表永远先进。一旦松懈,就会给别人超越自己的机会。”
 
于是,蹇锡高将刚刚捧回的奖杯“束之高阁”,领着团队又一头扎进了第二代产品“杂萘联苯聚醚腈矾系列高性能树脂机器应用新技术”的研究中,且顺利实现了产业化。据了解,目前第二代产品的研究已通过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评审,再次摘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蹇锡高说:“这次不仅仅是激动、鼓舞和振奋,更增强了我们为科技发明和创新作更多贡献的信心和献身科研事业的决心!”
 
沉潜科研 关注转化
 
辛勤耕耘终究会收获累累硕果,撒播汗水一定会换来成果等身。蹇锡高用自己的双手,拨开了阴霾,让希望的曙光照进了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点燃了国人扬眉吐气的激情。然而,他追求的不仅是这些,每每谈到自己的新技术和新材料,他更关心这些创新的成果如何走出实验室,科研成果如何实现产业化,成为真正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
 
从实验室到工厂再到市场,这是蹇锡高团队一直坚持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团队的带头人,蹇锡高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积淀,更拥有超强的魄力和前瞻性。说到这条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蹇锡高充满了信心。他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拥有一套年产500吨的工业示范装置、一套年产100吨的开发试验装置以及一套年产10吨的树脂合成扩试装置,还建成了一个材料成型加工基地和一个模具设计加工中心,形成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一条龙’的模式,大大缩短了产品产业化及市场开拓的时间。”
 
目前,蹇锡高团队的多项技术和产品已经实现了产业化,不仅在高尖端领域应用,也被广泛推广到众多民用领域,甚至还远销欧洲、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得到国内外用户的一致好评,赢得良好业界口碑的同时,产品市场也迅速扩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蹇锡高透露,目前年产2000吨的高性能工程塑料扩产项目已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为发展我国高性能工程塑料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真正实现了科研到实用的转化,有效地实现了产品的社会价值。
 
蹇锡高说:“科研和生产是相互作用的,科研能够促进生产,而生产也能带动科研。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不应该只满足于纸面到纸面的研究,也不应该单纯地追求填补空白,而更应该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使其真正成为为国家建设服务的研究成果。”秉承着这种理念,蹇锡高始终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与各方客户的交流、合作,他从中了解了更广阔的市场需求,同时也为自己梳理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精诚合作 共同进退
 
学科发展离不开学科带头人,而学科建设更是离不开团队,这一点蹇锡高感受颇深。对他来说,团队就是自己最坚实的后盾。这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团队和蹇锡高荣辱与共,一起打拼,一起成长,一起挖掘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许多未知领域。失败时,他们不离不弃;成功时,他们互相鼓励。每一次登上领奖台,蹇锡高总会说:“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我只做了自己应该做的那一份工作,这是我们团队集体的智慧结晶。”
 
蹇锡高所取得的累累成果浸满了他辛勤的汗水,也承载着一个团队的梦想。多年来,他和团队兢兢业业,努力承担了一批国家重要研究课题和重大工程项目,取得了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成果和重要的应用成果。在高性能高分子材料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科研创新研究队伍和研究基地。“一项发明的成功,没有上上下下的支持是行不通的。正是有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国家各项基金的资助以及同事们的团结协作,我们才能获得预期的成果,且顺利地实现产业化。我为拥有这样的团队而自豪。”蹇锡高说。
 
为了让梦想继续传递下去,让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到我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中,蹇锡高在科研过程中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择。作为学术带头人,他为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蹇锡高先后培养了硕士研究生78名、博士研究生75名、博士后2名,由他指导的一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不仅如此,蹇锡高还倡导组建了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和工程塑料开发公司,走出了一条校内产学研结合的学科建设新路子,使该学科点成为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谦虚谨慎 淡泊名利
 
有人为蹇锡高做过一个统计,自1990年以来,他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共计47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12篇,EI收录127篇。在他公开发表的文章中,一些高质量文章更是被多家国际著名刊物他引达两千余次,引起了国际高分子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蹇锡高拥有多个身份:曾任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主任兼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辽宁省高性能树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大连宝力摩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等。即便集众多荣誉、头衔于一身,蹇锡高看上去依旧朴实厚道。他总是谦虚地说:“不管拥有多少职位和头衔,我的第一身份还是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踏踏实实做研究是我毕生追求的梦想。”
 
古往今来,科学研究的路途上荆棘密布,没有任何一项科研成果和发明是一次完成的,失败和困难是每一个科学家都会遇到的挑战。蹇锡高选择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领域,许多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国内无任何科研经验借鉴,国外无任何资料参考,遇到困难再所难免。面对困难,蹇锡高依然从容淡定。他说:“科研上有难题很正常,这个时候我们不仅需要知识和经验,更需要毅力和韧劲。”
 
困难让蹇锡高不敢有半点轻率和疏忽,同时也让他更加充实而坚定。二十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并不断开创着自己艰苦创下的事业。他以严谨勤奋的科学态度为我国高分子材料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诠释了一名科研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和本质。荣誉有过往,求索无止境。一路的艰辛和收获已经走进历史,光环下的蹇锡高依旧在他热爱的科研事业中,不断行进求索,还有很多梦想等着他去实现。
 
人物简介
 
蹇锡高,博士生导师,辽宁省高性能树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所长;1988年初赴加拿大留学,1990年底回国;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项目、“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辽宁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三十多项。在高性能工程塑料、耐高温高效分离膜、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耐高温特种绝缘材料等领域作出了重大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先后获得包括2003年度和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在内的1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中国科学报》 (2012-01-01 B29 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