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叶劲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2 11:36:15
选择字号:
“白衣使者”的“小舞台”与“大业绩”
——访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陈鸣

 
■范叶劲
 
2011年10月14日,心脑血管和传染病检验新技术学术报告会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仪上市发布会隆重举行。这次由威高生物科技公司联手中外行业专家团队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仪,采用直接发光法,引入航天技术,实现超强抗干扰能力,运行稳定。产品上市后将打破进口品牌垄断局面,成本可降低40%以上。主持会议的是一位“白衣使者”——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陈鸣。
 
陈鸣总说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就是这位“平凡的人”,多年来,心怀保家卫国、服务人民、悬壶济世的精诚,长期奋斗在医、教、研一线,在“检验”——这个看似平凡的“小舞台”上,创造了不平凡的“大业绩”。
 
情系检验,大展拳脚
 
检验医学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基础医学的发展及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日益密切要求检验科工作者不断地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先进的实验技术与仪器在国内逐步普及,如何将这些方法的原理、临床意义介绍给医护人员使之能合理地选择实验,正确地分析试验结果,用于诊断和治疗;如何进行恰当的标本收集与运送以保证分析前质量控制;如何从临床获得患者资料、病情变化、治疗方案,保证分析后的质量评估,并对临床的诊治工作提出建议成为检验医学的重要内容。
 
陈鸣介绍说,作为一名检验科工作者,每天都需要承担包括病房、门急诊病人、各类体检以及科研的各种人体和动物标本的检测工作。这些工作不会引起太多关注,但检验确实是医学领域必不缺少的一个环节。
 
本着对检验医学的热爱,陈鸣踏上了他的“检验人生路”。多年来,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如今,已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的陈鸣,在做好临床本职工作的同时,狠抓科室的规范化建设,努力使科室的科研、教学踏上良性运转的轨道。
 
苦心孤诣,教研双馨
 
陈鸣勇于创新,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登他人没有登过的山。他长期致力于压电生物传感器及临床实验诊断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在压电石英谐振式生物传感器阵列及自动检测仪的研究,以及压电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阵列及检测仪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军队、省市各级奖项。
 
截至目前,陈鸣作为课题第一负责人承担了国家“863”课题1项、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军队“十一五”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重庆市基础研究项目1项,并作为主研人员参与了国家“863”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十余项课题研究。
 
在做好自身科研的同时,陈鸣还带领科室各级人员积极申请国家、军队及重庆市的各类课题,截至目前,科室承担各类课题共计20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及医疗成果奖奖项共计14项。
 
他在科技的原野上无惧无畏地开辟着科研之路,并为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与发达撒下希望的种子。陈鸣深知检验医学想要有不竭的发展动力,必须重视人才培养。于是,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他一直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在他的倡议下,科室创立了“格致团队”,专门吸收在本职工作之外,心有余力又对科研工作感兴趣的本科室人员和应届的本科毕业生,培养其科研兴趣,锻造科室的后备力量。目前,科室人才梯队合理,形成了以中青年为骨干的优秀科技干部队伍,主系列人员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科室目前有博士后2名、博士4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名。
 
多年来,在教学上,他积极指导实习、进修医师开展临床工作,先后完成十五期医学检验本科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带教,三十期进修生的进修教学;承担硕士研究生、临床医学本科、预防检验本科等不同层次大班课教学。教学督导及学生满意率均在97%以上,教学质量优秀,2009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育才奖银奖,2006年获第三军医大学“教学明星”称号。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迎接总参组织的全军院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他带领科室人员加强了网站的建设以及网络课程的优化和更新。同时2008年还获得了总后优秀网络课程二等奖、校首批精品网络课程一等奖、校优秀网络课程一等奖、科室网站获校优秀专业网站二等奖、校优秀网站二等奖共5个奖项。2010年在教育部举办的十四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上,科室的《实验诊断学》网络课程经过学校、总后、全军、全国初赛层层评审,参加决赛并最终荣获一等奖。科室目前总计获各种教学奖项13项,教学课题11项,获院校教学先进集体4次;此外,他本人作为医院教学专家组成员,多次对兄弟科室的教学档案建设、临床授课质量进行检查,为提高医院教学质量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软”“硬”兼施,建设特色科室
 
陈鸣不仅在科研方面表现出色,还在科室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在的检验医学,早已经突破了过去以血、尿、便三大常规为主的检验。仅就检测结果准确性要求而言,不仅涉及到标本采集时间、部位、方法的确定,还包括对检验方法的选择,以尽量减少不同试剂检测同一目标时的差异、尽量减少不同仪器检测同一目标时的差异、尽量减少个体操作间的差异,如果这其中有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就会导致最终检测结果的不客观。面对琳琅满目的诸多检验项目和越来越准确的检验要求,整体协同运作变得非常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建设的管理者,陈鸣认为科室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检验质量的好坏,要建设高水平科室必须保证科室的管理水平,人、机、料、法、环等方面,无论哪个环节出现管理问题,都会导致检验质量的下降。因此,陈鸣非常重视提高科室的管理水平,经过四年多的规范与完善,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达到了全军及全国一流水平。2009年3月,科室拿到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的合格证书,成为全国第35家、全军第3家、重庆市首批拿到这张医学实验室“国际通行证”的实验室;科室下设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血液体液、临床微生物、临床分子诊断、门诊化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实验诊断学教研室;拥有3000多万元的先进精密检测设备,拥有3130基因测序仪、液态流式芯片检测仪、Sebia全自动电泳仪、VaVe全自动血药浓度监测仪、Bio-Rad iCycler荧光定量PCR仪、Bio-Rad 凝胶成像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科室注重以质量取胜,开展各类常规及特殊检测项目450余项,是重庆市开展临床检验项目最多的科室之一。
 
此外,陈鸣非常重视检验与临床的结合,加强和临床医生及护士的沟通工作,甚至直接参与临床会诊、技术咨询,赢得了临床科室的信任。为了适应临床的需要,科室还建立了基因诊断平台、流式细胞技术平台,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的检测:HLA移植配型的检测和移植后多种免疫抑制剂和部分癫痫治疗药物的监测;应用基因技术对各种病原菌的核酸进行定量检测;用基因测序、生物芯片等新技术为临床个体化医疗奠定坚实的实验室基础;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T淋巴细胞进行分型,对白血病和淋巴瘤亚型进行判断和鉴别诊断。这种与临床科室协同运作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
 
除了提高科室的“硬件水平”,陈鸣认为,抓紧“软件设施”建设同样重要。为了凝聚科室的人心,陈鸣大力推广“学习型和谐检验科”的理念,提倡“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互助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团队精神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换位精神。在他的带领下,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发展成了一个和谐、团结的集体。“前年和去年的工作量同比增长都在40%以上,工作量虽然庞大,但是科室的工作人员都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工作。”陈鸣说。
 
作为一名军人,他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作为一名医生,他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作为一名教育者,他的职责是培养人才;作为科室主任,他的职责是建设科室……面对多重身份,陈鸣自得其乐:“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是最幸福的,而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我最大的兴趣就是看病、育人。”这是陈鸣从医最大的心愿,是他传道解惑、培育新人秉持的宗旨,是他“检验人生”的写照,更是他在“检验”这个“小舞台”上为国为人民的见证。
 
人物档案
 
陈鸣,男,1971年4月出生,福建人,1989年考入第三军医大学并参军入伍,1996年入党,文职4级,专业技术7级,博士后。现任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临床化学学会(AACC)Gallwas成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生化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检验医学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审评委,福建省、江苏省、广西自治区聘任的外省基金评审专家组成员。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0-2),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2009-3),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03-2),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2-4,2007-4);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2008年获“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称号,2009年入选医院“1135” 优秀人才工程拔尖人才,2010年获得“重庆市杰出青年” 称号。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2篇,其中SCI收录15篇,主编专著2部、副主编2部、参编5部,并兼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委、《生物技术通讯》杂志理事、《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编委、《Biosens Bioelectron》、《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临床检验杂志》编审。
 
《中国科学报》 (2012-01-01 B28 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第一颗被证实有大气层的行星出现了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