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熙檀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1 21:2:42
选择字号:
产学研合作机制须大胆创新

 
“抓大项目,就相当于在池子里下网捞大鱼。但大鱼是捞不出来的,因为鱼大到一定程度,绝对不可能还在池子里没被捞出来。”
 
■本报记者 周熙檀
 
绿创环保集团董事长姜鹏明面对着台湾工研院里的一个展品——电子化窗帘,充满了兴趣。玻璃上的一层膜,通过开关调节,就能实现透明玻璃和窗帘效果的转换。在这个展室里展出的科技成果,在购买之后就能够实现生产。
 
而此时,一旁的朱希铎却为展室门口工研院的介绍所震动,这里只显示两个指标:一个是上一年转移成果的数量,另一个是企业为转移出去的成果跟踪投资的数额。寻找适合中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技术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结合中间平台或者说某种方式,对于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执行常务副会长朱希铎来说,5年多来从未停止探索。
 
大项目不是抓出来的
 
2011年春节前夕,当大家都在期盼放假甚至有些无心工作的时候,朱希铎带着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一字一句地完成了9个报告,准备申报北京市与科技部联合启动的部市会商重大项目。
 
“就是那段时间把我累得高血压住院了,但我还是很高兴。”朱希铎至今说起来,脸上都洋溢着笑意,“我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超常发挥,写了9个不同领域的报告!”
 
听到这话,当时参与了整个项目讨论、撰写过程的贾桂华说:“那些日子,朱总每天都来,大脑激荡之后,朱总亲自执笔。企业家都说,‘朱总,您比我们公司所有的人还要了解我们公司这点事儿’。”朱希铎认为,既然要写报告,就要写出技术要点,要让专家看了以后能够认可其核心技术。
 
之所以如此热衷于这件事情,是因为在朱希铎的大脑里,始终运转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必须创新一个实体平台,这个新平台的生命周期、架构、组织、机制、投入产出、评价体系应该具有其特点,这是一个能够出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的支撑或者说孵化平台。
 
朱希铎说:“重大项目是个集成的过程,是分散的小项目和分散的资源在大项目主题下的集成过程。这个集成过程也许3年,也许5年,也许需要更长时间。那么,支持和完成这个集成过程的产业形态或组织形态是什么?我觉得这是最核心的问题。要想做成重大项目,就要有集成的机制、集成的工作过程、集成的投入。”
 
朱希铎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我们想抓大项目,就相当于在池子里下网捞大鱼。但大鱼是捞不出来的,因为鱼大到一定程度,绝对不可能还在池子里没被捞出来。所以,捞大鱼不如造若干养鱼池、孵化池,把好鱼苗放进去,然后盯着每一个池子,天天看鱼长到多大个儿了,然后看多大能捞。
 
要增强科技的支撑能力,就要鼓励新业态自主创新。而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是培养的过程和机制。任何一个新兴产业做大,都不是一个单一企业能够完成的,我们对此的认识必须从企业创新的层面上升到产业创新的层面。
 
对此,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表示:“须构建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对产学研联合项目给予政策扶持,积极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通过委托研发、联合研发、信息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模式,激活各方创新活力,共同攻克关系产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技术。”
 
不同方向同一目标的努力
 
世界各国都有一些不同类型专门推进产学研结合、产业科研成果转移、产业化孵化这样一些平台、机制、项目。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确立是着眼于中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未来,但一个客观现实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里没有大个头的企业。因此,从各级政府到政府相关科技部门,从行业协会到产业联盟,都在尝试探索一种新的合作机制,一种能够通过体制创新来推动产学研各方联动、协作的机制或平台。
 
2011年8月,中关村数字视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为国内首个取得社团法人资格的产业联盟备受关注。联盟秘书长姚景平认为,“现在,以产业联盟的形式去主导产业的发展是有共识的”。
 
在数字视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最早筹划建立的时候,同时还有另外8个涉及数字医疗、生物医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领域的联盟。北京市委常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赵凤桐对此十分关注,并亲自听了9个联盟的汇报。当时,赵凤桐态度非常明确,“抓重大产业化项目,往前推!”
 
2011年夏天,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郭洪在听完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的工作汇报之后说:“我觉得现在这端是实验室,那端是企业,但是实验室的东西要想最后到企业,到市场上去,缺少中间过程。”
 
作为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的具体运营实施单位,北京民协一直在完善和推进中关村开放实验室逐步走向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变成一个长期的、有价值、有架构的体系,而不仅仅是一个补贴项目。但是,坦率地说,5年来,仍然没有答案,没有一个明晰的结论。
 
适合中国产业特色、企业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不能够照搬欧洲创新驿站模式、台湾工研院模式、日本筑波产学研基地模式。那么,究竟这个模式是什么呢?在明确的发展指向之下,2010年科技部推战略性技术产业联盟、中关村管委会倡导产业联盟、海淀园提出建立大项目产业联盟支持平台……都是在试图鼓励产学研合作新机制的探索和建立。
 
如果用“高新区、产学研结合”在搜索引擎里组合搜索,我们会发现,我国任何一个高新区的发展,都会将产学研结合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机制。但是,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民营科技企业所面对的新的国际化背景,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创新需要胆子更大一点,步子迈得更开一点,同时需要更耐心的培育。
 
《中国科学报》 (2012-01-01 A29 园区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