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9-14 6:49:53
选择字号:
传统产业提升事关中国未来
 
□本报记者 廖洋
 
面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挑战,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姜旭朝日前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坚持制造业和农业对整个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同时推动传统产业调整升级,是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保障。
 
“再工业化”举步维艰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旨在实现实体经济的转身与复苏。美国力图通过以此重振本土工业,一方面防止因制造业萎缩而失去世界创新领导者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升级化解高成本压力,寻找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
 
“‘再工业化’的实现路径是以能源工业作为龙头来促进工业振兴,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振兴的迹象。”姜旭朝则表示,目前尚未发现商业化的新能源形式,因此只能在现有的能源范畴中进行改造。期望以能源工业带动经济起飞的梦想将很难实现。
 
同时,美国部分传统制造业已经衰落,受成本、市场、产业链、贸易分工等多种因素影响,想要恢复往日已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制造工厂已变得非常困难。
 
另一个值得期待的方向是新兴产业的创立。但在IT和互联网时代之后,基本的经济形式能否发生颠覆性改变,甚至彻底带动全球产业的升级和发展,目前尚未看到类似的迹象。
 
姜旭朝指出,此次拯救全球经济的真正的发动机是中国传统产业,而不是美国的能源工业。
 
强健“中国制造”
 
当前,美国重新重视制造业,与“中国制造”从低端到中高端产品的市场竞争的苗头正在显露。美国有强有力的科技力量支撑产业升级,当高科技与低端产业相结合,其低端产品会同样有含金量。这一旦形成规模,势必对我国产品造成冲击。
 
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前,全世界都在推崇美国的经济结构。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进入快速工业化时期。一些经济学家按照欧美主要国家工业化过程的指标分析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认为中国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如果美国没有次贷危机的爆发,如果没有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再工业化’,我们可能不会反思这种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姜旭朝说。
 
为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同时面对“再工业化”背景下“美国制造”的新挑战,姜旭朝强调,经济结构的变化首先应该按照经济规律来进行。应该强调任何经济体、任何国家都要坚持客观经济规律,而非一味地提倡某些产业、某类产业的发展。比如,不加限制地发展第三产业。 他表示,发展第三产业固然可以大量解决就业问题,但是如果其他两大产业不能合理支持其发展,不能有效满足第三产业的产值需求,第三产业最终将会走向衰落。
 
因此,国内经济学者呼吁,我们应从“美国筷子”登陆中国的事件中,看到“中国制造”的潜在对手和风险,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惟其如此,才能加快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
 
《科学时报》 (2011-09-14 A3 深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