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世慧 秦今哲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1-22 23:5:56
选择字号:
为了祖国的明胶事业
——追记中科院理化所明胶与微纳米碳材料研究室主任陈丽娟

 
理化所举办的陈丽娟追思会会场
 
朱世慧 秦今哲
 
听到陈丽娟研究员几个月前突然离世的消息,认识她的人无不震惊和扼腕叹息。56岁的生命正如一曲华美的乐章,却于绚烂之时戛然而止。研究所失去了一位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科学家,同事们失去了一位忠厚真诚、并肩奋斗的战友,学生们失去了一位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的良师,明胶研究领域失去了一位执著探索、勇攀高峰的科研人才。斯人已去,但她为学、为业、为师、为人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德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为学:潜心致研,知难而进
 
1977年,陈丽娟从上海华东化工学院感光专业毕业,来到中科院理化所的前身——感光化学所工作,开始了她的科研生涯,从此与明胶结下了不解之缘。35个春秋,陈丽娟执著地在她钟情的明胶研究领域里探索、前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明胶是照相材料、药用胶囊的主要原料,同时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和化工行业。多年来,企业一直沿用传统碱法工艺制备明胶,过分依赖水电资源,环境污染严重,以致陷入发展困境。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3000家环境污染大户,明胶行业4家大型企业均榜上有名。因此,改变传统制胶工艺,缩短生产周期、节约水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益多年来一直是国际上一些大公司关注的焦点,包括柯达在内的许多国际知名公司都积极投入资金和研究力量,试图攻克这一难关。
 
2002年9月2日,由陈丽娟带领明胶与微纳米碳材料研究团队经过十年努力完成的科研项目“明胶生产新工艺”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的鉴定,这标志着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传统明胶生产碱法制备工艺获得了重大突破,我国的明胶产业有望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以江龙院士为首的鉴定委员会对该成果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该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果在西部得到推广,将获得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西部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希望能尽快实现产业化。
 
在成功时刻,陈丽娟心里想得更多的是:下一步如何尽快把明胶制备新工艺产业化,实现其社会价值。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难关。于是,成功的节点变成了新的奋斗起点,陈丽娟带领她的团队又全身心投入到明胶制备新工艺产业化项目中。
 
然而,项目伊始,却受到各方非议和质疑。此前不少业内人士也都进行过该方面的研究,但多以失败告终,一直没有中试成功的案例。许多人直截了当地说,这个产业化项目是不可能成功的。与此同时,研究组也遇到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费紧张,人手不足,缺乏工程技术人员,缺乏与企业合作的经验等等。
 
面对严峻挑战,一向不服输的陈丽娟默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带领课题组的同志寻合作、找市场,在屡遭挫折的情况下,不灰心、不退缩。在她的带领下,团队通力协作,全力攻关,使该项目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明胶领域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为业:成果转化,呕心沥血
 
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是非常辛苦的过程。陈丽娟带领组里的年轻人四处奔波,考察设备,跑了近两个月,终于完成了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
 
从2009年开始,陈丽娟多次亲赴青海的合作厂家进行中试实验,经常一去就是20多天。青海海拔高,空气稀薄,强烈的高原反应导致她经常呕吐、头疼、腹泻、食欲不振。一次中试实验过程需要20多小时,每次她都亲自全程跟进,凌晨4点就起床,中间不休息,一直工作到晚上12点多。吃饭不定时,经常是简单的快餐应付了事。车间内夏天蚊蝇乱飞,喝水的杯子必须用塑料袋随时套上……恶劣的环境丝毫没有影响她工作的热情,她始终坚持亲临一线现场指导实验,并以乐观开朗的精神激励和感染着每一个人。为确保每次中试实验数据的真实、准确,她起早贪黑,反复实验和进行大量的分析论证,并与实验小组成员深入沟通、交流,提出重要的意见和建议,为中试实验取得重要突破起到了关键作用。
 
陈丽娟的身体一直不好,2009年被查出患有糖尿病。可她从来不把自己当病人看,一直忙于项目,无暇顾及身体发出的健康警告。组里同志无不为她“拼命三郎”的精神所感动。2011年3月陈丽娟被确诊为白血病,身体每况愈下,她却坚定地表示:就是爬,也要爬到青海去!直到2011年5月最后一次病情发作前,她仍不顾领导、同事和亲友的再三劝阻,预定了机票,坚持要再次亲赴青海,甚至为此聘请了为她治病的主治医生同行。临终住院期间她还发短信叮嘱中试现场的年轻人:“从反应一开始直到最后胶液完全出来整个过程都要全程跟进,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实验打下基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面对病魔的无情侵扰,陈丽娟执著于自己魂牵梦绕的明胶事业,牵挂着项目进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为师:严师慈母,春风化雨
 
陈丽娟培养了数十名博士和硕士生。她严格而又不失慈爱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她治学严谨,为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倾注了满腔心血。新生入所时,她教导大家:“人学习不但要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为社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她为研究生精心选题,认真指导。她经常鼓励大家:“做科研工作是很难的一件事,我们想做好的话,就一定要坚持。”不论工作多么繁忙,她对学生的论文、报告都要亲自把关、认真修改,对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并要求学生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她常说:“做一件事的时候要么不做,要做就做No. 1。”她渊博的学识、严谨的风格和敬业精神在学生们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生活中,她又像慈母一样关心每一个人,让离家求学的孩子找到了家的感觉。学生们说:“实验室是我们的家,您就是我们的妈妈。中秋节您会记得给我们发月饼;您出差时会记得给我们带土特产。当我们因学业上的压力有情绪波动时,您总是及时排解我们的不安……谢谢您,陈老师,我们的妈妈!”
 
走在大街上,茫茫人海里,陈丽娟最平凡不过了,没有名牌服饰,没有化妆用品,只有朴素的打扮和朴实的笑容。但是,走进她的心灵,你会发现,她心里装满了科研问题,装满了对明胶事业的热爱和执著。这样一种简单纯粹的人生,是何等充实而美丽!
 
《科学时报》 (2011-11-23 B3 科学与文化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