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泳春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1-14 22:14:38
选择字号:
消失的工科实习
 
曾泳春
 
前一段去重庆开纺纱学教学研讨会,感慨颇深。会上有一些资深的纺纱学老师,教这门课20多年了,他们说,几十年前给中专生上的有些内容,现在的本科生都不上了,因为他们觉得深,以后工作用不上。所以准备把这部分比较深的理论部分内容编成研究生课程。结果各学校老师说,不必了,他们连研究生也不上这些内容,因为对以后的工作没用。我真是无语了,我们的时代,浮躁、急功近利到了何种地步,什么都是看对今后工作有没有用。实际上,无论对将来工作有没有用,本科教材,即使是如纺纱学这种纯工科的专业课教材,也必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不能因为理论可能没有用,就把理论内容全部放弃,那还不如把学生拉到厂里,教他们如何当个挡车工,我看两个星期就搞定这门课了。
 
悲催的是,现在想要找个工厂,让学生看机器、学习一下操作技能,都是一种奢望了。我今天要回忆的,就是作为一名工科学生,我们当年所经历的工科实习。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纺织厂还是相当红火的。能进纺织厂当个技术员(甚至不是工程师),是我那时的理想。在记忆中,大学4年,每年暑假前都安排了实习。第一年暑假是金工实习,就是车钳刨铣磨铸锻焊,最后做成一个小锤子。那个实习好像历时三四个星期,在学校的金工实习车间完成。不知道现在国内还有哪些大学保留了校办工厂,当年我所在的学校里有一大片校办工厂,主要为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教学基地,也生产产品并出售。
 
除了金工实习车间这个校办工厂外,作为纺织大学,我们当然还有校办纺织厂。认知实习,或者称课程的实践教学,就是在这些车间里完成的。我记得在大二、大三开始上专业课时,经常在下午1点钟被召集到这些车间看机器。在轰轰响的车间里听工人师傅讲解机器的每个部件、传动、工艺调节,一个螺杆一个螺杆地看,一个齿轮一个齿轮地讲,那个困啊,真想逃课。现在想来,幸亏没逃,那样的机会,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种传说了。现在的校办工厂,已经全部拆除了,盖起了漂亮的楼。
 
除了金工实习和认知实习,更重要的是大二、大三暑假的生产实习,以及大四的毕业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都是要下厂的,而且是一个月。总是在七月,我们每天要走路、乘很久的公交车,到达工厂实习。
 
去过的工厂里,最可怕的就是毛条厂的洗毛车间了。在这里我们看到工人们辛苦的劳动,把那些肮脏的天然纤维理顺、清洗,在满是飞花的车间里承受着巨大的噪音,在满地是水的染色车间里高强度劳动,最后才制成光鲜的服饰。当年我们进入车间时,感觉活像进入了集中营。在一个巨大的朝南采光的车间里,工人(而且是有经验和技术的工人)坐在一张张桌子前,戴着口罩和帽子,低头撕扯着进厂的羊毛。那些毛粘着沙石尘土还有羊粪,很臭,一扯就灰尘到处飞,因此整个车间灰蒙蒙的,空中飞舞着尘埃。而工人就是靠撕扯来排除一部分羊毛杂质,同时按长度细度对羊毛进行分级。这既要经验技术还要忍受恶劣工作环境,世界上还有这么吃亏的工作吗?
 
选毛之后,就按等级放置,然后进入洗毛车间洗毛。羊毛含羊脂羊汗,洗毛车间是用5个巨大的洗毛槽洗去羊脂羊汗。洗毛车间的场景是热气腾腾、恶臭无比,那真是臭啊!我当时想,如果分配我做这样的工作,我恐怕得死了。不过估计真做了这样的工作,我也是不会死的,而是会熬下去。据说洗毛车间还不是最臭的车间,更臭的是绢纺的精炼车间,那是一种动物尸体的臭味,永远弥漫在车间里,读过夏衍《包身工》的,应该对那个缫丝车间的恐怖描写有感觉吧。所以,毛织物、丝绸的光鲜背后,有多少工人付出的苦难和艰辛。这就是奢侈的代价。
 
大三的暑假,我们到上海元丰毛纺厂实习。当年的元丰毛纺厂,那些毛呢产品非常紧俏,工厂富足得很,工人们都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我们到了工厂,可以随便吃冰霜,到了下午还有光明冰砖吃。每天中午在工厂的食堂吃饭,比学校的食堂强得多,在学校吃不到的大排小排,在这里都能吃到。最幸福的是可以在工厂的浴室洗澡。
 
除了吃饭、吃冰砖、洗澡,工厂待我们都很好。我们每年在一个月的实习中,为工厂贡献了一些次品,跟工人们学到了很多现在的工科学生无法学到的内容。现在的纺织厂,已经没有国营厂了,工厂的工人都是承包生产,工厂不愿意接待学生实习,即使接待了,也是敷衍,因为没有工人愿意放下自己的活来让学生学习参观。更不要说看到往日那些真诚的笑脸了。
 
工科的那些实习,只能作为残留的美好记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消失。
 
(http://blog.sciencenet.cn/u/YC2011)
 
[37] 匿名
 
其实现在什么课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张文凭。因为在中国文凭含金量与脑袋不挂钩,所以有买假文凭、混文凭之说。
 
[36]zhuruanli
 
我记得我那会儿实习就是看花一样,一个老师傅带着我们三四十号人,车间里声音还大,听不大明白,跟着大部队从车间一侧走到另一侧,就完事了,回去写实习报告,然后互相抄。大家伙啥也不懂,就瞎抄,有的人甚至把人家配电箱的铭牌也给抄下来,哎,那时也不知道什么东西是有用的,什么是没有用的。还不及金工实习,有些乐子还能学点东西。
 
博主回复:现在没有这样的条件了。
 
[17]shiying10
 
诸如此类吧,我出身的农学院,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怎么下田了。也不会种田了……农学院的学生不会种田,会干啥?我也不知道!
 
博主回复:会虚拟种田。
 
[9]宋敦江
 
越来越自动化的今天,学啥都没用,除非你学得特别的深。学个皮毛或者学个半桶水,就等于没学!
 
博主回复:说得对,大家都晒太阳吧,傻不啦叽地晒太阳,脑子里一片废墟。
 
《科学时报》 (2011-11-15 A3 博客@科学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重建的美国X射线源迎来新生 卵母细胞为何如此长寿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