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解聘“9年未评职称”方艳华老师,高校“非升即走”政策究竟利弊如何?

张林:到底是科研重要还是教学重要? 查看详细>>

从理论上讲,谁都知道教学和科研同等重要。如果你去问任何一位校长这个问题,他们都会说:教学和科研都很重要。可是在这样的“共识”下,整个社会和大学的群体实际上都没有去实践这样的“共识”,时间长了,很多人的理论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很多人都开始认为科研才是大学教师最重要的工作。        
……
对于一个大学而言不能不断培养出好的后备人才而只用科研经费堆出几个牛人的做法,不是一个大学应该发展的方向,而现在却都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我会经常看到一个大学在国内领先的方向由于一个教授退休而终止的事情,这就是中国的科研生态。    【全文阅读】     

石宁:不做科研就讲不好课? 查看详细>>

很不幸,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把自己当成研究型大学来规划。不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老师们的基本工资和评价标准都是一刀切。相比于基本工资,科研经费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所以争夺科研经费成为高校老师的创收途径。有能者无能者都想在科研经费这块肥肉上分一杯羹。于是,全国上下各类高校都大搞科研。 【全文阅读】 

徐媛:从一个学生的角度也谈“教学与科研”的问题 查看详细>>

新上任的副校长声明要致力于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她跟校长一起提出的口号是让我们学校“教学一流,科研一流,临床结合一流”。学生们好开心:终于有领导提出要抓教学而不是单纯光抓科研抓IF了。副校长上任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在各个院系之间奔走,做了两年的调研之后,给出了一份报告,题目是:如何让教学和科研更紧密的结合?学生们晕了,有种被骗的感觉:不是说好的增强教学吗?怎么搞了半天还是科研。 【全文阅读】 

赵美娣:讲课好的教师在高校为什么竟没有上升通道呢? 查看详细>>

被逼坐到教室里听课的学生,未必真的能学好哪些课程,只有他认同的课认同的老师,才能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而凤毛麟角的这么几个老师,却因为科研上的不达标要一票否决,让人情何以堪!  【全文阅读】 
中国青年报【重科研还是重教学 清华解聘教师引争议】4月初,清华大学外文系讲师方艳华在外文系通过述职答辩,但因为之前签订合同中规定“就职9年未评职称的老师必须离职”,因此,从2004年起任讲师的方艳华如今已到了“非升即走”的最后期限。  【全文阅读】

冯大诚:应该让从事教学的教师有升迁之路 查看详细>>

不可能让所有的这些教学工作都由教授去承担。而且,坦率地说,即使随便找几位做科学研究和教专业课很好的教授来做,也不见得比一位有经验的长期从事这些教学的普通教师能够教得好。一个学校,需要各方面的人才,重要的是要人尽其才。所以,对于这样的教师,需要给他们以升迁的机会。只要他们工作做得好,照样必须给他们升职加薪。 【全文阅读】 

李宁:清华是否应该解聘方艳华老师? 查看详细>>

方艳华老师在清华任职已经9年。根据报道出来的消息,她应该在9年中,没有积累足够的研究成果,未能升职到副教授,从而被学校认为不适合继续担任讲师职务。清华给了她9年,应该是够宽松的了。
清华让方老师转岗,是按合同来的,是遵守了制度。应该表扬。否则,只能上不能下,学校的改革如何推进?如何更世界接轨?在人情面前,坚持规矩,信守合同,才是正确的选择。 【全文阅读】 

陈安: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可怜的普通老师 查看详细>>

清华大学的校长在给老师们强制接“非升即走”的国际轨的同时或之前也主动去接了国际的轨了吗?比如校长在就任之前如何成为老师们认可的候选人,校长给学生和老师们筹款的能力又提高了多少,校长们给老师们提供了多少宽松的学术和教学环境,凡此种种。校长们的国际轨又是怎么接上去的?【全文阅读】

吴宝俊:说说清华解聘方艳华的事 查看详细>>

清华外语系现共有教师90人,其中:27个教授,占30%,51个副教授,占57%,12个讲师,占13%,这说明清华的外语系已经大幅增加了教授和副教授名额。这个教授副教授讲师的比例,不是过去传统的金字塔形。在现在这个比例下,引入竞争机制,要求讲师几年内非升即走,并不过分。【全文阅读】

曹广福:话说“非升即走” 查看详细>>

“非升即走”折射出三个问题:1、高校可不可以实施真正意义的合同制?2、高校是否容纳专职教学的教师?3、评价一个教师是否称职的标准是什么?高校实施名义上的合同制有很多年了,但实际上形同虚设……【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