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俊等 来源:《化石记录》 发布时间:2020/12/8 10:36:57
选择字号:
这块“远古鳄鱼”化石最长寿

 

阳泉长寿螈化石标本。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俊团队报道了一件产自山西阳泉晚二叠世(距今约2.5亿年)的始椎类化石新种,成果发表于《化石记录》杂志。这次报道的新种被命名为阳泉长寿螈,是已知始椎类化石中最“长寿”的记录,也是目前为止此类化石在华北板块乃至东亚的唯一记录。

始椎类是一种原始的爬行型类动物,体形颇为庞大,具有尖利的牙齿,体形类似现代的鳄鱼,是当时河流湖泊里的顶级捕食者。此前这些化石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的地层中。

山西阳泉的白志君最早发现了当地的四足动物化石,研究团队得知这一线索后,于2018~2020年对山西阳泉的二叠-三叠地层和生物群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工作。今年早些时候报道的二齿兽类新种白氏桃河兽也是出自这一生物群。这次阳泉长寿螈的发现,更加丰富了这一动物群的组成。

这件二叠纪晚期的化石标本只保留了头骨的一部分骨片,研究人员研究比对了很多原始的四足动物类群,最终确定它属于始椎类。“这个结果很令人惊喜,此前大家认为,这类化石在早二叠世晚期就已经绝灭了,这个新的记录比其他已知记录晚了近3000万年,刷新了我们对这一类生物化石分布的认识。”刘俊说。

科研人员认为,阳泉长寿螈能够存活在晚二叠世的华北地区,与石炭-二叠纪的全球气候变化有很大关系。始椎类是一类典型的适应热带丛林气候的生物。在欧美的石炭纪古赤道附近分布着大量的热带湿润气候下形成的煤层沉积,这也是发现始椎类化石最多的地区。

但随着二叠纪全球气候的恶化,湿润的热带丛林逐渐被干旱的热带荒漠所取代,这导致了始椎类化石分布的迁徙和碎片化。晚二叠世最晚期,华北板块是少有还保存有热带丛林环境的地区,这为始椎类化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避难所”。(来源:中国科学报 丁佳)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5194/fr-23-205-202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