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秘书长刘卫东、埃塞俄比亚安博大学校长巴伊萨·莱塔·达诺(Bayisa Leta Danno)与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SAJOREC, CAS)主任王青锋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式宣布成立ANSO非洲科学与创新中心(AAHSI)。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公参刘晓光、驻非盟使团参赞何开辉、埃塞俄比亚教育部国务副部长科拉·图舒内(Kora Tushune)出席并见证签约,共同为中心揭牌。
刘卫东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中心将携手各方合作伙伴,聚焦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粮食安全与公共健康等关键议题。他强调,中心将秉持开放科学原则,推动科学知识、技能与数据的公平获取,助力非洲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推动非洲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中心将通过跨学科合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并与非洲地区的国际组织、政府部门、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开展深入合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自然科学助理总干事莉迪亚·布里托(Lidia Brito)在贺信中高度评价中心的成立,肯定其在推动非洲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并期望其成为非洲大陆绿色发展与合作创新的重要平台。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科技创新促发展部门负责官员张丽萍在致辞中强调了与中心建立合作关系的必要性。ANSO创始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在贺信中指出,中心的成立是ANSO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充分体现了ANSO在区域层面践行使命的坚定承诺,并期待中心凝聚力量,共同应对非洲区域挑战。
签约仪式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吸引了来自政、产、学、研领域的150余位代表出席。与会机构包括UNESCO、UNCTAD、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中国科学院、非洲科学院(AAS)、AU、亚的斯亚贝巴大学(AAU)、伦敦大学(UoL)以及ANSO非洲成员单位等;企业代表则来自中国与埃塞俄比亚两国,包括上海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飞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CCECC)、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CRSG)、广东新南方海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与会代表围绕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粮食安全、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会上,AAS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体系、治理与合作负责人恩凯姆·昆巴(Nkem Khumbah)与张丽萍分别主持了圆桌论坛,探讨如何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与会专家对中心的工作表示支持,并为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会议结束后,第一届ANSO非洲科学与创新中心指导委员会正式召开,明确了中心工作计划及指导委员职责分工。
目前,ANSO非洲科创中心已正式纳入UNESCO“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IDSSD)计划。
揭牌照片。ANSO秘书处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