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王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28 22:57:47
选择字号:
首届全国通识教育与医学人文研讨会召开

 

“我们在拥抱AI的同时,不要忘记它目前还无法替代医生的人文关怀和批判性思维,AI时代人们更需要有温度的医学。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也是医学的起点。”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凡凡在首届全国通识教育与医学人文建设研讨会上,就AI时代医学人文的价值进行探讨。

侯凡凡致辞。主办方供图,下同

  ?

本次会议由南方医科大学主办、大学通识教育联盟担任顾问单位,来自全国50多所医科院校及医疗机构的500余名师生齐聚广州,通过主旨报告、分论坛研讨、工作坊实操等形式,围绕医科大学通识教育体系构建、医学人文建设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为新时代的医学教育转型注入人文动能。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立足临床实践沃土,结合理论与实践、本土与国际的双重维度,以“医学即人学”为核心命题展开深入探讨。南方医科大学校长马骊表示,在这场深度交流与灵感碰撞的盛会中,大家努力构建多层次、跨领域的医学人文研讨体系,专家们的深入探讨为全国通识教育与医学人文发展作出了坚实的贡献。

马骊致辞。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薄世宁提出,医学通识教育的六个心法,强调“故事是传递医学知识的最佳载体,需兼具知识厚度、认知深度与共情温度”。复旦大学教授孙向晨从哲学维度分析,现代医学因身心二元论割裂了人的整体性,医学人文的兴起正是对这一局限的反思与修正。

此外,清华大学教授申卫星从理论层面,梳理了我国卫生健康立法的外在体系与内在体系;伯明翰大学教授郑家强则展望了未来五年AI与医生的关系变化,认为AI 时代医学人文是医生 “抗替代” 的核心能力与岗位胜任力,而非表面功夫或附加项。

会议现场。

  ?

会上,“生命伦理和医学哲学”分论坛、“医学与语言”分论坛、“医学与艺术”分论坛、“医学与社会文化”分论坛、“医学与法律”分论坛、“医学通识课程建设”分论坛六大平行分论坛形成思想矩阵,为医学人文教育带来了多元解题思路。

记者了解到,此次研讨会不仅搭建起跨界对话的桥梁,更通过多维度研讨凝练出“打破学科壁垒以拓宽教育视野”“推动跨域融合以激活创新动能”“强化实践落地以厚植人文根基”的三大核心共识。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风云三号H星成功发射 太阳能热泵或助数据中心回收浪费能源
一种高糖水果可能降低糖尿病风险 亨廷顿舞蹈症首次采用基因疗法治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