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婉婷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28 10:06:05
选择字号:
《2025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发布
实现全球碳中和亟需破解技术与资金瓶颈

 

2025年9月26日,全球碳中和进程论坛暨《2025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姜培学,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刘杨出席了会议并致辞。

2025年正值《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实施阶段。《2025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在腾讯SSV及众多专家的支持下编制。

据悉,今年的报告在延续"目标-政策-行动-成效"量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首次系统评估了全球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更新进展。报告系统评价全球198个国家和地区在碳中和承诺、低碳技术、气候投融资、国际气候合作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为推动各国深化碳中和转型、弥合全球行动与《巴黎协定》温升目标的差距提供了全面、系统、客观的信息支撑。

报告指出,全球碳中和进程呈现出"目标深化"与"技术创新"构成前进推力,但"气候资金"与"国际合作"滞后的结构性失衡。2025年,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已提出碳中和目标,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有望实现2030年三倍目标,但清洁氢、CCUS等关键技术部署严重滞后。全球气候资金缺口持续扩大,发展中国家获得的资金支持与其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实现全球碳中和亟需破解技术与资金瓶颈,通过强化NDC力度、消除不利的单边措施、改革金融架构等措施,加速行动从"承诺"迈向"落实"。

报告重点聚焦中国"双碳"目标提出五年来的实践路径与重大成就,科学论证了全球碳中和进程的总体趋势并未因个别国家的政策倒退而改变。回顾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五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效,刘杨指出,我国已构建全球最完备的碳减排政策体系,在产业结构优化、能源转型、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十大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能耗强度降幅全球领先,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居世界前列。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在总结发言中强调,碳中和转型是一场需要全球协力、代际传承的系统性变革。他表示,即将到来的COP30是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节点,中国在"双碳"目标下的实践将为世界注入确定性力量。

报告封面

  ?

会议现场。碳中和研究院供图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D微打印传感器助力早期疾病诊断 想要大脑更年轻?研究人员建议这样吃
“彩虹”工具库让细胞内部可视化 科学家在人类骨骼内部发现微塑料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