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一篇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古生物学论文称,研究人员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Lago Colhué Huapi地层中,出土了一具恐龙新物种的骨骼化石,该物种被命名为Joaquinraptor casali,其下颌骨间嵌有一块鳄鱼腿骨化石。这一发现表明,该物种可能是该地区的顶级捕食者。
这具恐龙新物种骨骼化石的发掘现场。图源:Marcelo Luna
?
阿根廷巴塔哥尼亚Lago Colhué Huapi地层出土的巨型盗龙类拇指爪化石。图源:Matt Lamanna
?
它属于兽脚类大盗龙科,这是一类以前肢强壮、长有巨大尖爪而闻名的肉食性兽脚亚目恐龙。这具新型兽脚类恐龙齿骨间保存的鳄鱼腿骨化石,为了解大盗龙科的食性偏好与捕食策略提供了线索。
大盗龙科标本在亚洲、澳大利亚和南美洲均有发现,但其化石的碎片化与不完整性限制了古生物学家对其演化历程的理解。
这块新化石保存完好且部分关节相连,颅骨、前后肢、肋骨和椎骨大多完整。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质和古生物研究所的Lucio M. Ibiricu称,Joaquinraptor casali生活在7000万至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并且是该地区的顶级捕食者,随后在白垩纪大灭绝事件中与其他非鸟类恐龙一同消失。“由于该化石标本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大盗龙类型之一,它极大增进了我们对这一神秘大型兽脚类的形态学、系统发育关系及古生物学的理解。”
骨骼特征表明,该个体死亡时应为成年个体,年龄至少19岁。研究团队估算其体长约7米,体重1000多公斤,且可能尚未完全停止生长。沉积物分析显示它生活在温暖潮湿的近海冲积平原。
M. Ibiricu指出:“巨型盗龙类独特的前肢可能在其显著适应性中扮演重要角色,使它们能够以不同方式获取资源,例如捕食各类脊椎动物。其中可能包括鳄类动物,因为在其下颌骨间发现了一根鳄鱼腿骨。数颗齿冠顶端与该骨骼直接接触,骨头上还可见潜在齿痕。”
“这一发现可能为兽脚类大盗龙科的猎物选择提供了直接证据。”研究团队同时指出,这块腿骨的存在也可能源于种间斗争或食物竞争等行为。亦可能仅是水流冲积造成的偶然共存。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开展详细研究以评估该关联现象的成因及潜在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3793-5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