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有数千款冥想应用,其中前十名的总下载量已超过3亿次。更重要的是,针对这些数字冥想平台的研究表明,即使使用时间相对短暂也能带来益处,包括减轻抑郁、焦虑和压力,以及改善失眠症状。该论文近日发表于《美国心理学家》期刊。
论文第一作者、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健康心理学家J. David Creswell表示:“Calm和Headspace等冥想应用在市场上极受欢迎。它们不仅每日吸引数百万用户,更为科学研究带来新机遇与挑战。”
冥想应用正通过提升可及性、可量化性与个性化,改变正念实践的形态。然而,其长期成功取决于能否解决用户流失问题。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
冥想应用为用户提供的巨大优势在于便捷性。冥想应用同样为科学家提供了扩大研究规模的机会。结合一些监测心率与睡眠模式的产品,冥想应用如今还能前所未有地将生物特征数据融入冥想实践。
最关键的是,冥想应用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大众接触冥想的方式。研究显示,在心理健康应用市场中,冥想应用用户占比高达96%。Creswell指出:“冥想应用主导了心理健康应用市场。本文首次界定了这一新常态,并挑战研究者与技术开发者以新视角思考这些应用的颠覆性特质及其影响力。”
与线下冥想培训类似,冥想应用从用户现有水平起步。入门课程可能聚焦呼吸法或正念训练,但通常采用碎片化模式,这种方式的效果仍在讨论中。数据显示,每周三次、每次10至21分钟的冥想应用练习足以产生可测量的效果。
“这显然不同于线下团体冥想课程可能要求的每日30至45分钟练习。”Creswell表示。通过手机应用进行“按需冥想”的模式,对时间紧张或预算有限无法参加线下课程的用户具有吸引力。用户还可随时获取引导式冥想,不必受固定场地、日期和时间限制。
随着冥想应用持续演进,Creswell认为人工智能的整合将更加普遍,提供更个性化的选择。这将推动冥想普及的重要发展,从“一刀切”的团体课程转向量身定制的训练方案。
新技术必然伴随新挑战,对冥想应用而言,用户持续参与度仍是巨大难题。“参与度问题并非冥想应用独有,但数据确实令人警醒:95%的冥想应用下载者在30天后不再使用。”Creswell表示。冥想应用产业若想成功,需像多邻国等应用那样找到提升用户黏性的方法。不过Creswell总体看好市场需求:“当下人们正承受巨大压力,全球压力与孤独感水平惊人,这些工具具有巨大的帮助潜力。”
他总结道:“我不认为冥想应用会完全替代优质的线下冥想团体或教师,但对想初步尝试正念技能训练者而言,它们是绝佳的起点。初期研究表明,这些应用有助于缓解症状,甚至减轻抑郁、焦虑和压力。”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7/amp000157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