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24 22:28:23
选择字号:
2万余名观众参与中国科技馆“科学之夜”活动

 

9月19日至21日,一场属于全民的科学盛宴在奥林匹克公园夜空下熠熠生辉。作为2025年全国科普月北京主场活动的重头戏,中国科技馆“科学之夜”大型科普活动迎来了两万余名观众。他们在沉浸式互动中感受科技魅力,在趣味体验中激发科学梦想。

公众积极参与“科学运动会”。中国科技馆供图

“科学之夜”大型活动内容和形式极其丰富,由十多个版块组成,包括“广场大舞台”科学表演展演活动,依托展厅展览开展的“皮皮的火星梦Ⅱ——星际破界计划”展厅互动剧本杀、“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游园剧和舞台剧、“深蓝色的密语”展厅互动导览剧、“海迹寻踪”海洋主题沉浸式解谜活动、“科学N次方”科学小推车教育活动、科学运动会等科普活动以及“筑梦星球—科学教育+”青少年实践活动展示、“科创筑基科普惠民”创新成果展、“读科普”科普读书展等展览内容。

“广场大舞台”科学表演展演活动。中国科技馆供图


展厅互动导览剧“深蓝色的密语”,通过声光电技术再现海洋奥秘,引得观众阵阵惊叹;沉浸式舞台剧“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以北宋“天关客星”记录与现代“拉索”宇宙线观测站为切入点,通过宋代水运仪象台与当代科学装置的时空呼应,构建古代天文学家与当代科研人员的跨时空对话。最受欢迎的当属展厅互动剧本杀“皮皮的火星梦Ⅱ——星际破界计划”,科学乐园展厅化身为“超能训练场”,小观众们化身“火星救援队”,在互动剧本杀中与“失控AI”斗智斗勇。

沉浸式舞台剧“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中国科技馆供图

公众积极参与“科学之夜”。中国科技馆供图


在“科创筑基 科普惠民”展区,观众们亲手操作最新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普展品:通过VR设备“漫游”空间站、用脑机接口操控机械臂、体验3D打印月球基地模型。这一展区集中展示了我国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科技创新的突破性进展。西大厅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结构验证件成为“科学之夜”的“网红打卡点”。

“科创筑基 科普惠民”展区。中国科技馆供图


“广场大舞台”板块面向全国科技馆开放征集优秀科学表演项目。全国20余家省市科技馆积极参与,百余名科技辅导员同台竞技,充分展现了近年来我国科技馆教育的创新发展与最新成果。比如,由北京科学中心精心打造的《南极磷虾求生记》,依托科技馆展品定制开发,将科学搭载到戏剧、木偶、魔术等艺术形式之中,充分体现了科学、文化、艺术的融合。


很多参演科技辅导员纷纷表示:“这是科学教育的创新示范,更是全国科技馆人的一次‘智慧派对’。”这场“文商科旅体”跨界融合的科学文化盛宴,不仅是一次科普形式的创新突破,更展现了我国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生动实践。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在人类骨骼内部发现微塑料 首个由AI设计的病毒问世
首次揭示深海热液动物“以毒攻毒”的机制 大连化物所研发出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