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正值首个全国科普月之际,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办公室党支部与二室党总支来到张家口市赤城县田家窑镇明德小学,以一堂“航天之路”的科学课拉开新学期序幕。
2020年起,空天院办公室党支部开始在明德小学发起“科学课堂”公益行动,至今已持续五年。五年间,支部党员以及来自空天院多个科研部门的志愿者们,克服路途遥远等困难,坚持每月至少一次到校授课。尤其是近三年来,课程逐步步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从未间断。从飞行器原理到宇宙探索,从卫星与航空遥感到无人机应用,以及VR系统互动体验、三维建模、未来城市……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程,不仅传递了最前沿的科学知识、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更激发了他们认识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们对身边的科学、远方的世界都多了份探索的兴趣。
“只要一节课能在孩子幼小的心中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努力就没有白费。”这是支部持续开展该活动的初衷与动力。
五年来,活动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支部单独组织,到后来联合空天院多个部门共同参与以及工会大力支持,再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等兄弟单位的加入,志愿服务的力量越来越强。所有人都是自愿报名,利用业余时间备课、授课,不计报酬,只为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五年来,我们见证了孩子们从对科学陌生到充满兴趣的转变,也真实感受到了自身作为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一位多次参与授课的科研人员说。
除了科学课程,支部还连续两年组织策划毕业摄影和毕业典礼。此外,支部成员与很多联合授课老师多次自掏腰包,为孩子们送去图书、文具、玩具、水果等物资。2024年下半年,支部成员共同出资购置了一台热水器,解决了孩子们冬天不方便饮用热水的需求,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
负责协助组织开展科学课堂的明德小学副校长何树芳表示,全校师生都很喜欢这节特殊的课,“孩子们每个月都很期待空天院的老师们来,我们也希望这门能一直进行下去。”今年6月刚刚送走一届毕业生的乐晓燕老师对此也颇有感触。她回忆道:“孩子们最初对未来的设想还很模糊,可到了后来,不少人坚定地说‘想当科学家’‘要做工程师’。从一堂课的启蒙,到一门课的深耕,再到实实在在的成长,科学课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特别明显。”
在本次开学第一课中,除了常规授课,支部还给孩子们带去了展板和模型展示以及趣味实验,活动互动频繁、气氛热烈。支部负责人表示,在我国首个科普月到来之际,希望以五周年为新起点,更好开展未来的科学课堂。
“科学教育事业任重道远。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尤其是提高山村孩子的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正因为此,才分外值得继续做下去。”支部负责人表示,“我们只是一个党支部,能做的有限。但相信科学的星星之火,可形成燎原之势。欢迎更多人加入,让这门科学课可以持续下去,且内容更丰富、更多元。”

学生们在“科学课堂”认真听讲。空天院供图

学生们佩戴3D眼镜观察嫦娥四号-玉兔二号月球车拍摄的环形山。空天院供图

授课老师与学生们分享野外科学试验经历。空天院供图

学生们观看航天模型。空天院供图
授课老师带领学生们观看卫星遥感影像展。空天院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