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滔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9/23 21:21:33
选择字号:
席南华批“唯顶刊论”:顶刊崇拜正在阻碍中国科研创新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孙滔

“你工作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你发表在哪个期刊上。”

2025年9月,面对《中国科学报》记者关于国内追捧顶刊风气的提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席南华的回答掷地有声。他指出,当前国内学术界在追求顶刊文章的过程中,忽视了科研工作的本质价值,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过于依赖这样的学术指标反而阻碍了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席南华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公众号

  ?

顶刊崇拜为何盛行

席南华强调,科研工作的真正价值,应由学术贡献来衡量,而非发表平台。他说,“很多非常有名的研究,如菲尔兹奖得主约翰·格里格斯·汤普森的研究,主要发表于较为普通的杂志上,甚至苏联的许多重要数学成果也并未在顶级期刊上发表。”

汤普森与数学家瓦尔特?法伊特合作证明的法伊特-汤普森定理,长达255页,发表于《太平洋数学期刊》——该期刊并非数学领域的四大顶刊之一。

席南华进一步剖析“唯顶刊论”盛行的根源,认为其既与当前科研评价体系的导向有关,也受部分研究者缺乏学术自信与自尊的影响。发表在顶刊虽能证明论文达到一定质量并获同行认可,是学术界的荣誉,但过度追捧使其沦为“表面化”和“指标化”的工具,背离了科研本质。

他坦言,在过去的特定时期,追求顶刊曾对我国科技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但如今其负面影响已愈发突出——以期刊等级评判科研优劣的做法,既造成学术“内卷”,也阻碍了科研创新,与当前我国科技发展需求严重不符。

改革科研评价体系:从数学学科出发

在批判“唯顶刊论”之余,席南华更聚焦于改革路径,尤其从数学学科的实践出发,提出了破局思路。他强调,改变“唯顶刊论”的现状,绝非单个学者或学院能孤军奋战。

改变正在发生。席南华分享了近期的一个积极案例:今年3月,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数学项目申请中要求标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问题,基金委数理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提出了修改意见。他说,在数学领域,这种作者标注文化并不普遍,强制要求会带来不必要的困扰。经过沟通,自然科学基金委最终采纳了这一意见,修改了相关规定。

除了推动具体政策调整,席南华还透露,中国数学界正在撰写一份白皮书,旨在全面系统揭示我国数学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包括不合理的评价体系与人事部门的规定。他呼吁,“改变这个局面还是要通过学术组织的力量,要靠我们学术界自己努力一步步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