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23 15:36:03
选择字号:
2025北京青少年科学教育学术交流大会召开

 

9月19日至21日,2025北京青少年科学教育学术交流大会在京举办。

大会以“创新·协同·赋能”为主题,立足北京、辐射全国、面向国际,链接科技场馆、中小学校、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征集到来自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8篇学术论文,搭建起科学教育实践者与研究者交流的高端学术平台,为科学教育发展凝聚多方智慧与力量。

开幕式上,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理事长薛利提出科学教育需打破学科、场域、文化边界,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强调要通过资源、技术、素养赋能推进科学教育,明确智慧博物馆建设、创新融合思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三大共识,表示学会将持续搭建平台推动行业协同。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北京科学中心主任苏国民指出,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北京市科协以北京科学中心为阵地,构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作体系,未来将以科技创新探索科学教育的“北京方案”,为全球贡献“中国智慧”;以协同打破壁垒,构建生态网络;以赋能整合资源,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登才提出,需整合校内外场馆资源完善科学教育生态,强调科学教育创新要兼顾理论与实践、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

大会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导,北京科学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北京青少年科学基金会、北京科学教育馆协会联合主办,会议持续至21日,除了致辞和主旨报告环节,还聚焦科学教育领域的关键议题与本地化需求,通过分设省市科技馆、京内多元主体两场圆桌对话,围绕“科学教育活动创新”“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共育”“科技赋能教育提质”三大主题设置三场平行沙龙,进一步推动学术成果碰撞、实践经验共享与协同机制构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在人类骨骼内部发现微塑料 首个由AI设计的病毒问世
首次揭示深海热液动物“以毒攻毒”的机制 大连化物所研发出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