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2025生命科学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这一主题,安排70余场专题学术讲座展示器官医学前沿的最新研究。广东省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器官移植学学术会议同期举行。
大会现场。主办方供图,下同
?
开幕式上,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何晓顺,广东省医学会副秘书长钟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医疗监督和行风管理处处长杜冰,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会长王立基,以及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先后致辞。
何晓顺指出,中国器官移植人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一系列创新技术不断涌现——从异种移植的突破性进展,到体外肝手术、儿童肝移植全球领先,从基础研究的突破到临床疗效的提升,推动了中国器官移植整体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何晓顺致辞。
?
“回望来时路,器官移植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历经无数艰辛与挑战。”黄洁夫通过视频致辞表示,器官移植承载无数患者生命希望,呼吁医者坚守初心、敬畏生命,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并重。
当天,大会展示了2024-2025年度器官医学十大进展。其中,何晓顺团队“成功恢复心脏停跳50分钟的离体猪大脑功能,提出心-肺-肝脑复苏新策略”这一突破引起关注。该技术基于“无缺血器官维护系统”,由何晓顺率队于2017年全球首次成功研发,实现了器官移植从“冷移植”到“热移植”的技术迭代。
颁奖现场。
?
何晓顺还在题为《器官移植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IFOT与NRP》的报告中介绍了全球首创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及多器官养护系统,提升移植安全与术后生存质量,有望缓解器官短缺难题。
据介绍,自2024年5月1日《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正式施行以来,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全面深化,我国器官医学领域持续突破创新,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现场还颁发了广东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第五届器官移植终身成就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名誉院长陈规划、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教授苏泽轩获此殊荣。同时举行了国际器官医学协会创会启动仪式及器官医学项目合作签约仪式。
国际器官医学协会创会启动现场。
?
记者获悉,本次大会由国际器官医学协会、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广东省医学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广东院士联合会、广东省药学会联合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指导,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分支机构,广东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广东省器官医学重点实验室,Organ Medicine杂志等联合承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