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中国地理学会研究生联合分会学术年会在京举行 |
|
会议现场 活动方供图
?
9月19日至20日,2025中国地理学会研究生联合分会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以“薪火相传二十载·地理探索启新程”为主题。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所长孙福宝回顾了联合分会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勉励青年学子传承地理学薪火、勇担时代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服务国家战略与人类发展的伟大事业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林晓肯定了地理学的时代价值,鼓励研究生弘扬科学家精神,服务国家战略,并表示学校将持续支持地理学科建设与青年人才培养。
特邀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立足国家宏观战略格局,围绕国情与国家战略提出了多项深刻思考;北京大学教授刘瑜阐释了地理分析中空间效应的重要理论与方法进展;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蔡国田聚焦陆海能源系统,探讨了海上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时空耦合机制;地理资源所研究员王开泳结合自身科研历程,系统阐述了地理学人才成长的核心素养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地理资源所研究员王振波提出以“地标生境新质生产力”赋能生态文明与制度型开放,回顾了如何通过科学数据与物联网技术构建的地理标志产品溯源体系,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服务国家战略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王少华前瞻性地分享了地理空间智能大模型的技术突破、应用场景及面临的可靠性与可解释性等关键挑战。
分会场报告环节围绕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地理信息科学与遥感、地表过程与全球变化、人地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前沿、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过程、水文模拟与资源环境六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60余位学者和研究生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中国地理学会研究生联合分会二十周年座谈会,并召开联合分会工作会议,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闭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小雁从综合交叉的视角阐释了地球关键带的前沿科学问题;中山大学教授梁育填剖析了经济地理与区域国别研究的背景,指出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地理研究的重要意义。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魏宗财探讨了大数据与智慧城市背景下商业空间的演化与重构机制。
据悉,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地理资源所及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主办,中国地理学会研究生联合分会和地理资源所教育处共同承办。来自全国5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管理部门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