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满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19 20:50:39
选择字号:
黑果枸杞基因组研究揭秘果实颜色分化机制

 

青藏高原特有的黑果枸杞,因其果实富含抗氧化活性极强的花青素,成为高原特色药用植物中的“明星”。然而,野生群体中存在的黑果、白果、紫果等果色类型的遗传关系及分化机制,长期困扰着学界。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团队发表了重要成果,组装了黑果枸杞高质量基因组,揭示了果实颜色分化的分子机制,为枸杞新品种培育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相关论文发表于《园艺植物杂志》。

研究团队基于PacBio HiFi测序与Hi-C技术,成功组装出2.37 Gb的黑果枸杞染色体级参考基因组,其中两条染色体达到端粒到端粒(T2T)水平,基因组连续性和功能注释显著优于已发表的同属物种。这一“基因组地图”为后续变异挖掘提供了精准的参考框架。  

“高质量基因组是解析复杂性状的基础。”论文通讯作者刘宝龙研究员指出,“我们的组装丰富了枸杞属植物基因组的研究,也为研究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的适应性进化提供了新范式。”

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与系统发育分析,研究证实白果枸杞和紫果枸杞与黑果枸杞聚为一支,支持其亚种分类地位。进一步比较基因组学发现,花青素合成通路的关键调控因子——bHLH转录因子AN1启动子区存在229-bp的缺失突变:白果为纯合缺失,紫果为杂合缺失,而黑果枸杞则保留完整序列。  

功能验证揭示,AN1虽无法单独诱导花青素合成,但能显著增强另一转录因子AN2的调控效果。转录组数据显示,AN1在黑果枸杞发育后期(S5阶段)表达量激增约99倍,而白果中几乎不表达;AN2虽在白果中强烈上调,但因AN1缺失导致花青素合成通路整体受阻。  

“这一突变移除了AN1启动子区的3个保守MYB结合位点,使AN2无法结合启动子,最终导致白果无法积累花青素。”第一作者梁云龙博士解释道。杂交群体分离比(黑:紫:白=1:2:1)符合单基因孟德尔遗传模式,进一步证实该缺失是果实颜色分化的核心变异。  

我国枸杞年产值超百亿元,但品种单一、同质化严重。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的调控理论,更为培育高花青素含量、多果色类型的枸杞新品种提供理论支撑。

“未来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精准调控AN1基因,开发出兼具药用价值和观赏性的枸杞新品。”共同通讯作者樊光辉教授表示。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hpj.2025.06.003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揭示蛋白药物稳定性的普适机制 “一招鲜”让菊花采后叶片实现“冻龄”
科学家首次提出脑机接口“动态电极” 两把钥匙重启植物细胞“命运逆转”齿轮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