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19 20:50:04
选择字号:
全国科普月“百年学会话前沿”活动举行

 

9月16日,2025年全国科普月“百年学会话前沿”活动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办。活动紧扣“回溯百年学会科学探索历程、展望全球科技创新前沿”的主线,以“气象、地质、地理的深度融合与未来展望”为主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唐菊兴,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研究员矫梅燕和中国地理学会党委副书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国友展开对话交流。

活动以学会珍藏的一帧帧老照片为引,串联起百年间学会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同频共振的恢弘脉络,系统展现其在推动各领域科技创新进程中的卓越贡献。

围绕最新科技成果,聚焦前沿动态,唐菊兴结合深海深地深空资源探测与开发利用、智能勘探技术的突破等方面,讲述了如何通过最新科技成果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矫梅燕则重点介绍了华北气候异常、气象监测与预报技术等气象热点话题和现代技术发展现状。张国友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信息地理的领域,阐释了地理科技工作者在规划编制、地球大数据及全球格局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三位专家从“气象和地质合作服务防灾减灾”的不同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地质、气象、地理三门学科交叉融合、互相影响的关系,并围绕所在领域,分别就未来行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分享展望。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办,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等单位支持。来自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同志与100余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共同参与了这场科学精神传承与创新的对话会。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揭示蛋白药物稳定性的普适机制 “一招鲜”让菊花采后叶片实现“冻龄”
科学家首次提出脑机接口“动态电极” 两把钥匙重启植物细胞“命运逆转”齿轮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