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敏,石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19 7:45:02
选择字号:
“强光磁试验装置”核心系统研制取得进展

 

微波功率源系统老练测试平台(局部)。安徽大学供图

  ?

本报讯(记者王敏 通讯员石钰)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学术主任、安徽大学强光磁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匡光力领衔的“强光磁试验装置”研究团队,破解技术难题,完成装置中红外自由电子激光核心组件——微波功率源系统的测试和老练实验,顺利实现32兆瓦微波功率12小时稳定输出。这意味着向总装研制迈出重要一步,为“强光磁试验装置”全面建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支撑红外自由电子激光系统运行的“心脏”,微波功率源系统结构精密、组件复杂,核心器件包含大功率速调管、高压脉冲调制器、高功率波导、固态放大组件等关键设备。同时,该系统与真空系统、水冷系统、机器保护系统及中央控制EPICS系统深度协同,共同为电子束流加速构建功能完备、性能可靠的“动力源”。

面对实验中的技术挑战,研究人员组成攻坚团队,成功解决了微波功率源系统电磁兼容、参数匹配、高压打火保护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9月10日,该系统迎来关键考验——连续12小时满功率拷机实验。最终,系统实现稳定输出32兆瓦微波功率,超出了物理设计预期目标,完全满足直线加速器的运行需求。

研究人员介绍,此次实验科学验证了微波功率源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标志着“强光磁试验装置”在电子束流加速环节取得了创新性突破,为装置整体安装、调试及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报》(2025-09-19第1版要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首次提出脑机接口“动态电极” 两把钥匙重启植物细胞“命运逆转”齿轮
肉眼可见的“时间晶体”现身 “夸父”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研制成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