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雅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18 23:14:33
选择字号:
看展览、听故事、做实验,中关村这场科普活动太圈粉
“科技史与当代科学家精神展览、讲座与实验”科普活动成功举办

 

9月18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中关村村史馆联合主办的科普月系列活动之一的“科技史与当代科学家精神展览、讲座与实验”科普活动于北京中关村村史馆举办。作为北京市科协“科技馆之城”公共服务展教示范项目之一,本次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为特色,涵盖了科学技术史主题展、科学家精神讲座、古代科技实验等多项内容,现已连续三年成功举办。

活动上,学生们沉浸式参与了多种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形式,部分中关村地区的青少年学生来到中关村村史馆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公众也可在多家直播平台实时收看科学家精神讲座,实现优质科普资源的广泛传播。

王公副研究员带来“烽火中科技抗战,硝烟下学脉传承——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主题讲座。


走在新改建完成的中关村村史馆,学生们通过参观展览和聆听专业讲解,真切感受到了当代科学家们在中关村如何实现“科技报国”的感人事迹。与此同时,邢台学院守敬星火科技服务团以“仰望星空的人——郭守敬的故事”为题,向在场的学生们讲述了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在天文研究、历法制定及大运河改道中的科技创新与历史贡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公则带来了讲座“烽火中科技抗战,硝烟下学脉传承——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生动再现了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科学家们坚持抗战并传承学术的事迹。展览与讲座相得益彰,充分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群体“追求真理、为国为民”的精神自古至今始终一脉相承。

在古代科技实验环节,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黄兴等专家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动手制作了古代扇车模型,同时还参加了如磁石勺司南指南测试、北宋热剩磁指南鱼实验、观察铁丝燃烧及金属微观结构等科学小实验,进一步感受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关村村史馆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整合辖区科研院所资源、个性化利用展陈空间等形式,不断丰富和拓展馆校间衔接的方式,可以让更多青少年能够近距离感受科学家精神、体验古代科技的乐趣,在他们心中播下科技报国的种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首次提出脑机接口“动态电极” 两把钥匙重启植物细胞“命运逆转”齿轮
肉眼可见的“时间晶体”现身 “夸父”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研制成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