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婴儿时期,就会自然而然地学习新词及其关联——例如,叉子和碗都与吃饭有关,因为它们是进食工具。匈牙利一组动物行为专家证明,狗也能按“功能”对物品进行分类。在与主人进行的一系列趣味互动中,一群“词汇天赋犬”(GWL)能够区分用于拉扯的玩具和用于捡拾的玩具,即使这些玩具在外形上毫无相似之处;随后,它们还能长期记住这些分类,而且此前从未接受过任何相关训练。相关研究9月18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
匈牙利罗兰大学的Claudia Fugazza 表示:“我们发现,这些天赋犬可以将标签扩展到具有相同功能或以相同方式使用的物品上。”她举例说,这就像一个人把传统锤子和一块石头都叫做“锤子”。
她表示:“岩石和锤子看起来形态迥异,但可能实现相同功能。现在研究发现这些狗狗也具备这种联系能力。”
研究在狗狗与主人共同生活的家庭环境中进行。实验初期,让狗狗熟悉两类功能型物体的词汇标签:拉扯玩具和衔回玩具。尽管这些玩具毫无外形相似之处,主人们仍使用特定名称指代,并按照相应功能与爱犬互动玩耍。
随后研究人员进行测试:在让狗狗接触两类新型玩具前,先检验它们是否已学会将功能标签与对应玩具类别正确关联;此次实验中,主人不再使用拉扯和衔回的指令。
研究团队发现,基于之前的游戏经验,狗狗能够将已学会的功能标签迁移应用至新玩具。在最终测试中,即使主人未对玩具进行命名,狗狗仍能通过正确执行拉扯或衔回动作,将词汇指令与玩具成功匹配。
Fugazza解释道:“这些新玩具从未被命名过,但狗狗既玩过拉扯游戏也玩过衔回游戏,因此需要自行判断每个玩具对应的游戏类型。整个实验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未经强化训练,主人仅用一周时间与玩具互动玩耍,完全模拟日常相处模式。”
研究者指出,狗狗能够摆脱玩具物理属性的限制,根据功能分类将语音标签与物体对应,这表明它们会基于功能体验形成物体的心理表征,并具备后续调用该表征的能力。该发现为理解语言相关基础能力的进化历程,以及这些能力与记忆等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提供了新见解。
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理解狗狗语言分类能力的范围与灵活度。研究人员建议未来可探索未经过物体标签训练的狗狗是否仍具备基于功能分类物体的能力。
“我们已经证明,狗狗能快速掌握物体标签,且即使不经过重复训练也能长期记忆。”Fugazza表示,“它们能够超越感知相似性来扩展标签应用范围,这暗示了这些标签在狗狗认知体系中可能具有的广度。”
论文作者供图
?
相关论文信息:
http://doi.org/10.1016/j.cub.2025.08.013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